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凄凄切切的秋风已吹起,天气转凉了,远游的人儿还没有归来,不禁叫人牵肠挂肚,增添离别的感伤。现在塞外应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吧,而飞往江南的北雁还迟迟未到。
嫩脸已经变衰如芙蓉般凋谢,新眉也像杨柳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颜色。她见到秋天里众芳摇落的情景,睹物思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可是那柔肠寸断的离愁别情,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玉胡蝶:原为唐曲,后用为词牌名。有小令和长调两格。小令最早见于《花间集》,即此词。《金奁集》入“仙吕调”,四十一字,前阕四句四平韵,后阕四句三平韵。
行客:指出行、客居的人。古人常因求学、经商或赴职所而别离故土,客居他乡。
塞外:边塞之外,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唐时的北方边界,大致在今外长城一带,地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地势与纬度均高于中原,故无霜期很短,冬季漫长,中原地区尚在粮丰果熟的中秋,塞外已是漫天飘雪的严冬了。此句意谓因塞外秋季早至,故草木先于中原地区枯败。
雁:此处暗喻行客书信,一语双关。
芙蓉,荷花的别称。凋,一作“雕”。脸,一作“叶”。
杨柳,指柳叶。
摇落:凋残,零落。
肠断: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词上阕以秋景来衬托离别的悲伤。开头二句,一写往日离别,一写今日望归,双起单承。“秋风凄切伤离”,起句便切入题旨:点出“伤离”二字,总起全篇;以“秋风凄切”突出秋景的萧索和凄清,烘托出女主人公无限凄凉的心境。“行客未归时”具体说明伤离的缘由。天凉了,行人还未归来,叫人惦念,牵肠挂肚。由“伤离”到“未归”,可知女主人公其间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出语看似平淡,而词情酸楚,韵调悲凄。接着二句全由“未归时”展开,写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此二句托物寓情。思妇任由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行客”的踪迹:他可能到了遥远的塞外而塞外早寒,现在该是衰草遍野,满目枯黄了。“草先衰”“雁到迟”,足见地远天遥。在时间与空间上回环跳跃,把殷切怀人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塞外草先衰”,设想远人所在的地域状貌。此句实则仍从“秋风凄切”而来,因秋风的肃杀,故“草拂之而变色,木遭之而叶脱”“其色惨淡”“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在想象的悲凉秋景烘托下,女主人公伤别离的悲伤情怀,更见哀婉。“江南雁到迟”写思妇急切盼望远人归来的心情。由远及近,由“塞外”而“雁”,由“雁”而连接远人的书信,线条明晰,思远情致描摹深透,一种细腻之情洋溢字里行间。 句中“雁”字,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江南雁未来的实景,又有雁书未到的埋怨。“到迟”二字,并非已到,而是还迟迟未到,人未归,书信也不来,更使人感到悲戚。其实,大雁何时北上何时南下,根据气候冷暖向有大致固定的时间,不能以人的愿望而改变,即便这一年,大雁归来的时间也未必真的就晚,完全是因为抒情主人公过于思念行客,才有这种纯属主观的感觉。词人这里写“雁到迟”正是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焦急等待,“写景而情在其中”(况周颐《蕙风词话》),将思妇盼”行客”早早归来的内在情感曲折而又强烈地表达出来。其实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远出的人因种种意外而误了归期,不能按约定时间返家,是很正常的事。思妇盼人未归,便盼雁书报信;可“雁书”也迟迟不到,她只得经受与“行客”长期分离的煎熬,其内心伤离的痛苦自然更深一层。

  下阕集中笔墨刻画了思妇伤离而导致的身心之苦。过片二句写女主人公的愁苦形象:“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女子原本白里透红的娇嫩如芙蓉的脸庞,已经像凋败的荷花显得黯淡憔悴;原本弯曲细长的秀眉,也如枯萎的柳叶,失去了其固有的光泽和形状。嫩脸憔悴,愁眉懒画,皆因行客未归。按说“芙蓉如面柳如眉”是古代女子最美的标准,可这位女子的容貌如此不堪。这一方面证明了她的思念之苦,以致损伤精神;另一方面,说明女子因“行客未归”而无心妆奁,不施脂粉,懒画蛾眉,必然容颜憔悴。爱美是女子的天性,不管家境如何贫穷都拦不住女子对美的追求。古诗文中,多有女子借清水映面、采野花簪发的描写。然而这位女子化妆并非为美而美,而是为了取悦心中所爱之人,爱人不在,“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所以这两句就不仅写出了思妇伤离之情,而且写出了她对爱人的忠贞。结拍二句,总揽全章,纵笔写情:“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重又回到首句“秋风凄切伤离”的环境之中,情景交融,更显离情别绪的缠绵强烈。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哀思无限。“摇落”二字状凋残的秋景,如千古悲秋之祖宋玉的名句“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九辩》)摇落的秋景,渲染烘托着悲伤的情调,眼前的秋景越是肃杀飘零,思妇的感情越是悲伤,甚至到了肝肠欲断的地步。但是,此中的痛苦与寂寞有谁知道呢?最后三字“谁得知”,仍然是思妇希望她“未归”的“行客”,得知她苦苦期盼的心情,早早归来。但实际上,思妇即便悲苦肠断,也是无人知道,无人同情,无人理解的。这就是女主人公最大的悲哀了。

  温庭筠词作最常用的手法,是以绮丽华美的环境,凸显孤独女子的心情。这首词却与温庭筠大多数词作不同,它是以萧索凄楚的秋景衬托离情,将凄切的秋风飘零的草木,都写入词中,情景交融,形成质朴清峻的风格,达到令人神伤的效果,在温词中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战乱不断,思妇征夫的相思成为重要的文学题材。此词即为作者代闺中思妇抒写其对塞外征夫的相思之情。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温庭筠介绍和温庭筠诗词大全

诗人: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
复制作者 温庭筠
猜您喜欢

臣不如

形式:

刘氏盟,吕氏争。臣不如陵吕氏獗,刘氏绝臣不如勃? 平乎平乎智有余,胡为甘此两不如。兹言非智还非愚,平乎竟尔为身图。

复制 李东阳 《臣不如》

寄应宁提学用留别韵

形式:

天上词垣近省闱,十年毛羽爱追飞。 南池水暖鹍重化,西华风高雁未归。 绝足风尘须独步,初心道德肯相违。 网罗剩有求才意,未放山林老布衣。

复制 李东阳 《寄应宁提学用留别韵》

胡忠安公挽诗

形式:

文庙临朝日,英皇复辟年。 我公台鼎贵,臣职始终全。 旧锡恩荣榜,仍居侍从员。 皂囊繁出入,彤陛俨周旋。 扰扰群疑会,皇皇《四牡》篇。 路应穷地轴,岁屡变星躔。 晓谒班留笋,宵归炬拥莲。 至今天上语,不遣外人传。 少海惊波定,金縢密疏虔。 论功同李泌,辱命岂张骞。 南国非旁郡,东僚亦左迁。 献陵贻睿想,宣室问遗贤。 典礼烦咨岳,为舟亿济川。 庙廊资治理,帷幄赞兵权。 讨逆东平汉,从征北过燕。 从容陈俎豆,谈笑却戈鋋。 仗钺风尘际,留司雨露边。 两曹兼掌握,三少累登延。 紫诏蛟龙织,珍羞玳瑁筵。 篆分银印细,花簇锦袍鲜。 棨戟城西第,桑麻海上田。 云霄三接近,优遇一时专。 绿野家山在,丹心圣主怜。 挂冠双凤阙,归棹五湖船。 老子元知足,陶朱不爱钱。 弟兄头总白,宾客户常阗。 面受娄公唾,身无董氏弦。 恩鱼随网散,驯犬上阶眠。 碑板寻常见,医方次第诠。 瓮留京口酿,瓶引惠山泉。 寿恺堂何愧,忠安谥有焉。 相台秋正坼,卿月夜虚圆。 异骨殊凡品,前身本解禅。 浮生过九十,空界出三千。 海内文章伯,人间富贵仙。 姓名儿女说,簪笏子孙联。 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 高山嗟仰止,先辈已茫然。 日月居诸里,江湖涕泪前。 赋诗裨国史,讵有笔如椽。

复制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

新丰行

形式:

长安风土殊不恶,太公但念东归乐。汉皇真有缩地功,能使新丰为故丰。 人民不异山川同,公不思归乐关中。汉家四海一太公,俎上之对何囱囱,当时幸不烹若翁。

复制 李东阳 《新丰行》

氐带箭

形式:

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 雄兵百万如倒山,三十年来一翻手。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 妇人孺子徒为忠,燕山饥鹰思弄风,归来但哭阳平公。

复制 李东阳 《氐带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