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人性情孤僻沉醉美文佳句,若不出语惊人到死不肯罢休。 如今年老体衰,不再苦心琢磨,写诗一挥而就,妙处全在自然。春来花鸟莫怕,老夫不在争美。 江边新装木栏,供我悠然垂钓,再扎一条竹筏,用来代替小船。 如何能遇陶渊明、谢灵运那样著名诗人,我愿与之同游,并看他们写出更美的诗篇。

注释

值:正逢。 水如海势:江水如同海水的气势。 聊短述:值奇景,无佳句,故曰。聊,姑且之意。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句:杜甫自道其创作经验。可见杜甫作诗的苦心。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爱好,沉迷。惊人,打动读者。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老去诗篇浑漫与」句:如今年老,已不像过去那样刻苦琢磨。浑,完全,简直。漫与,随意付与。这话不能死看,杜老年作诗也并不轻率,不过由于功夫深了,他自己觉得有点近于随意罢了。) 「春来花鸟莫深愁」句:承上而来。莫,没有。愁,属花鸟说。诗人形容刻划,就是花鸟也要愁怕,是调笑花鸟之辞。韩愈《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又姜白石赠杨万里诗:「年年花月无闲处,处处江山怕见君。」(《送朝天集归诚斋时在金陵》)可以互参。 新添:初做成的。 水槛:水边木栏。 故:因为。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故着(zhuó),又设置了。 槎(chá):木筏。 焉得:怎么找到。 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 令渠:让他们。 「令渠述作与同游」句,是说让他们来作诗,而自己则只是陪同游览。述作,作诗述怀。语谦而有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则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抒写了他激愤的、自我解脱的、一时的人生感悟。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童蒙诗训》:陆士衡《文赋》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要论也。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盖不能竦动世人。如老杜及唐人诸诗,无不如此。似晋宋间人,专致力于此……老杜诗云:「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惊人语,即警策也。 《后村诗话》:前二句自负不浅,卒章乃推尊陶、谢,可见前哲服善不争名之意。 《瀛奎律髓》:以「诗篇」对「花鸟」,此为变体。后来者又善于推广云。 《杜臆》:此诗即「漫兴」也。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诗究不称题。查慎行;此篇借题以寓作诗之法,观起结可见。许印芳曰:诗于江水如海,全未着笔。五、六虽说水,却是常语,不称「如海」之势,故晓岚贬之。起二句立志甚高,然必说破,便嫌浅露。次句尤嫌火气太重,大非雅人吐属。 《杜诗详注》:朱瀚曰: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鹤楼而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然玩颔联,亦有渐老渐熟之意,故字用借对法。今按:作诗机神偶有敏钝:忽然机到,则曰「诗应有神助";忽然机钝,则白「老去诗篇浑漫兴。」 《古欢堂集杂著》:少陵《江上值水势如海势》诗……申凫盟《说杜》甚谯让之,谓;「与题无涉,此老无故作矜夸语,抑又陋矣」。……(后官楚泊黄州港口,风光万千)井叔又曰:「子陶、谢手也,何逊谢焉?」余静默久之,因悟少陵典诗,盖目触江上光景,思成佳句,以吟咏其奔涛骇浪之势,而不可得,废然长叹。曰「性癖」,曰「惊人」,言平生所笃嗜在诗也。曰「老去漫兴」,与「晚节渐于诗律细」似不相属,谦辞也。曰「花鸟莫深愁」,言诗人刻毒,遇一花一鸟,摹写无余,能令花鸟愁也。今老无佳句,不必「深愁」矣,花鸟尚然,况值此江势之大,闭口束手,能复有惊人篇章耶?故只可添水槛以垂钓,著浮槎以闲游而已。若述作之手,非陶,谢不可,吾则何敢?悠悠千载,犹思慕陶、谢不置焉。少陵殆抑然自下者,全无矜夸语气。言在题外,神合题中,而江如海势之奇观,隐跃纸上矣, 《唐诗成法》:告在题外,意在题中,妙。 《读杜心解》:吴论云:水如海势,见此奇景,偶无奇句,不能长吟,聊为短述,题意在下三字。愚按:此论得旨。通篇只述诗思之拙,水势只带过。 《杜诗镜铨》:自负甚奇(「为人性僻」句下)。邵云:首二句见此老苦心。今人轻易作诗,何也?前半俱说「聊短述」处,五、六方入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菜部 · 芸薹

形式: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 肠风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产后血晕。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热疖肿毒。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伤损接骨。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汤火伤。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产后流血过少。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风热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右侧痛,吹左;左侧痛,吹右。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菜部 · 芸薹》

本草纲目 · 谷部 · 赤小豆

形式:

释名 赤豆、红豆,叶名藿。 气味 甘、酸、平、无毒。 主治 水气肿胀。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颗、生姜五钱、商陆根一条,一起碎破,同水煮烂,去药,空心食豆,慢慢饮汁令尽,肿立消。又方:用赤小豆一斗煮极烂,取汁五升,乘热浸泡脚和膝。若肿已到腹部,只须吃小豆即可。 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蜡三两,一次服下,有效。 肠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牙齿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许。一方:加花咸少许。 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饮之。 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调水敷涂。 肋颊热肿。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更好。 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调鸡蛋白,随时敷涂。 小便频数。用小豆叶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汤吃下。 小儿遗尿。用小豆叶捣汁服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赤小豆》

本草纲目 · 谷部 · 刀豆

形式:

释名 挟剑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刀豆》

本草纲目 · 菜部 · 地耳

形式:

释名 地踏菇。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益气,补肾。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菜部 · 地耳》

本草纲目 · 谷部 · 粟

形式:

气味 粟米:咸、微寒、无毒。 主治 粟米: 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反胃吐食(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用粟米半升,捣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取七枚煮熟,放一点盐,连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许醋吞下。 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煮服。 汤米伤。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浓煎如糖,频搽伤上,能止痛,灭瘢痕。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为末,酒调敷伤处。 粟泔汁: 眼热赤肿。用粟泔汁(淘粟水)发酸的沉淀,加生地黄等分,研匀摊天布上,方圆约二寸,贴目上熨热。药干即换。 疳疮月蚀。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粟》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