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毒

本草纲目 · 菜部 · 皂荚蕈

气味 辛、有毒。 主治 肠风泻血。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肿毒初起。用皂荚蕈磨醋涂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皂荚蕈》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皂荚蕈》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欀香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根)苦、涩、平、无毒。 主治 头疖肿毒。碾末,麻脂调涂,七日腐落。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欀香》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欀香》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马槟榔

释名 马金囊、马金南、紫槟榔。 气味 (核仁)苦、甘、寒、无毒。 主治 难产。临时细嚼马槟榔核仁数枚,用井华水送服,不久即可分娩。 断产(绝育)。常嚼马槟榔二枚,水送服,久之子宫变冷,自不受孕。 恶疮肿毒。用马槟榔一枚,冷水送服,另用一、二枚嚼敷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马槟榔》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马槟榔》
类型:

本草纲目 · 谷部 · 黄大豆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研末,调热水,涂痘后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黄大豆》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谷部 · 黄大豆》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蕉

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风火牙痛及虫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热含漱。 消渴,骨节烦热。用芭蕉根捣汁,随时饮一、二合。 血淋涩痛。用芭蕉根、旱莲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两次。 肿毒初发。用芭蕉叶烧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心痹痛。用芭蕉花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盐汤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蕉》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蕉》
类型:

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猪

气味 肉:甘、平、无毒。 主治 肉:治癫,补肌肤,益五脏,令人虚肥,不发风虚气。 脂:炼净后,酒送服。一天服三次,令妇人多乳;素无服乳者亦下。又除风肿毒,治疥癣。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猪》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兽部 · 野猪》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芸薹

释名 寒菜、胡菜、薹菜、薹芥、油菜。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赤火丹毒。用芸薹叶捣烂敷涂。 天火热疮(初起如痱,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沧上。 风热肿毒。用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和贴上,即可消肿。无蔓莆,用商陆代,甚有效。 瘭疽(生在手足户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之则汁出)。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吃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病在冬日,则用芸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 肠风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产后血晕。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热疖肿毒。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伤损接骨。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研为末,加醋调成膏,摊纸上贴患处。 汤火伤。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产后流血过少。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钱,赶下恶物。 风热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鼻中。右侧痛,吹左;左侧痛,吹右。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芸薹》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芸薹》
类型: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蚁泥

主治 用松土上的白蚁泥,同黄丹一起炒,炒黑后,研细,和香油涂搽恶疮肿毒,有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蚁泥》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蚁泥》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局箬

释名 鬼芋、鬼头。 气味 (根)辛、寒、有毒。 主治 痈肿风毒(磨浆敷涂)。亦治消竭。 附方 可用治肿病颈淋巴结核、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局箬》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局箬》
类型:

本草纲目 · 虫部 · 五倍子

气味 酸咸、涩、寒、无毒。 主治 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五倍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虫部 · 五倍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