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
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从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追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而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追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年远上而”。这二句,用“北土”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而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而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而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而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举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准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打算。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散译 我常常想要归卧丘山,苦于没有资财把庭院经营。滞留西秦不是我的夙愿,我向往那高僧所在的东林。囊中黄金已在羁旅中用尽,壮志一年年渐渐地消沉。傍晚时分,凉风吹来,又听见秋蝉哀鸣,我的心情越发悲伤起来。

注释

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资:钱财。 “北上”句:谓说不愿留京从仕。北土,指秦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禅舍。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句:《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日夕:傍晚。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益:增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寄给名叫远的僧人,报告客居逢秋的苦情,诉说欲隐无处,欲仕非愿,进退两难之苦。 首联诉说自己隐居的愿望和无力隐居的苦衷;颔联写自己北上求仕的违背心愿的羡慕跳出尘世的远上人;颈联写困居长安的境况,雄心壮志逐年衰减;尾联描写黄昏、秋风、鸣蝉,一派萧瑟景象,突出了客中的抑郁心情。全诗反映了作者当时困苦的境地和对仕途的失望,寄赠是表,抒发不遇之感是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刘辰翁《孟浩然诗集》引:非不经思,只是吐出。 明·李梦阳《孟浩然诗集》引:“黄金燃桂尽”,终伤气。结句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勇虫叹

形式:

豪客车尘走,勇虫断其后。 客岂无慧知,毅然避臂肘。 遇合要有因,刚柔异禀受。 苟不逢其人,蕞尔无何有。 从古多战场,壮往辄自负。 大石厌累卵,鲜不碎八九。 嗟此乡小民,义勇呼徒首。 一夜血江河,哀哀哭父母。

复制 许传霈 《勇虫叹》

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

形式:

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 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 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 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 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 花落闲扑窗,絮飞徐沾砚。 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 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 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 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 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 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 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 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 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 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 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 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

复制 许传霈 《登吴宁台柬梓材台在东阳县廨后园》

月夜登吴宁台赏白荷

形式:

白桃复白榴,咏花花事了。 长夏独斋居,深惜名花少。 方塘半亩馀,风光犹不老。 新茁白荷花,丰姿常修好。 露珠颗颗圆,翠盖田田小。 风定香暗来,堤桥相迤绕。 主人雅好客,铺席临池沼。 瓜果杂筵陈,烟景资探讨。 瞥见明月明,捧出玉盘早。 团栾满一轮,当头愈皓皓。 劝酒有吴刚,洗盏乐醉倒。 近水快楼台,天机活鱼鸟。 宿鸟惊树林,游鱼刺蘋藻。 名花千朵明,掩映光微渺。 恍若下嫦娥,婵娟斗奇巧。 抑若洛女神,出没曳裙缟。 徘徊冰鉴亭,此身清濯澡。 花影浸衣裳,呼童浑不扫。 莫辨襟上痕,乡心忽如捣。 何处横笛音,数声起缭绕。

复制 许传霈 《月夜登吴宁台赏白荷》

拟郭璞游仙诗七首

形式:

嘉荫成翠幄,幽兰含露滋。 草木喻至理,英华各及时。 晨光东南驾,流景西北驰。 达人解其微,安用长独悲。 炼石开华顶,酌泉集清池。 同行王子乔,赠我九茎芝。 腾骧入云路,徘徊历四维。

复制 许传霈 《拟郭璞游仙诗七首》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

形式:

东坡去矣空林麓,终古声名留厓谷。 不逢汪丞说爱山,谁向高台策蹇足。 且历兵乱日漫漫,鬼火昏黄蛇蝎盘。 蒙棘丛生牵萝薜,龙鳞老化问松湍。 天爱苍生斯人出,治周期月登衽席。 湖边万顷桑绿地,浓接棠阴齐栽植。 无何黛色压千鬟,笑对城南有无间。 台成不日民通政,八百年后重看山。 山灵爽气迎平旦,下雨崇朝黑天半。 赋就长歌挥兔毫,惊披珠玉临风叹。

复制 许传霈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