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六旬万寿圣诞诗 其七的拼音版

  • huáng
    tài
    hòu
    liù
    xún
    wàn
    shòu
    寿
    shèng
    dàn
    shī
  • céng
    guǎng
    广
    jūn
  • xīng
    qìng
    bān
    xíng
    nèi
    guān
    cháo
    bài
    diàn
    殿
    dōng
    西
  • zhǔ
    jiā
    xiù
    xiǎn
    huī
    chē
    huā
    chāi
    zhào
    diàn
  • chì
    shòu
    míng
    shàng
    cháng
    绿
    qiān
    tōng
    jīn
    wéi
  • xuán
    tíng
    bié
    yǒu
    jiā
    rén
    yàn
    huá
    cóng
    róng
    jìn
曾广钧介绍和曾广钧诗词大全

曾广钧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又号伋安,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孙。曾广钧为曾国藩三子曾纪鸿长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甲午......
复制作者 曾广钧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山慈姑

形式: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山慈姑》

本草纲目 · 草部 · 稿本

形式:

释名 亦名稿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小儿疥癣,可用稿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悄多,可用稿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稿本》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形式:

释名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附方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芷》

本草纲目 · 草部 · 龙胆

形式: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水煎,温服。 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附方 张元毒说:“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厚。......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脚气,四也。”又说:龙胆是“治眼中疾必用之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龙胆》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松香

形式:

释名 苦弥扯。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甘松香》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