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其一)的拼音版

  • 西
    jùn
    tài
    shǒu
    wǎn
    sān
    shǒu
  • wáng
    wéi
  • tiān
    shǎng
    西
    zhēng
    yún
    zhōng
    běi
    píng
  • shēng
    qín
    bái
    jiāng
    lián
    hēi
    diāo
    chéng
  • jiàn
    chú
    líng
    wén
    zhú
    shǐ
    使
    róng
  • kōng
    liú
    zuǒ
    shì
    chuán
    shuí
    bo
    shāng
    míng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蓝淀

形式:

释 名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小儿疳痢。随不睡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蓝淀》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戟

形式:

释名 邛钜、下马仙。 气味 (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 水肿喘包。用大戟(炒)二两、干姜(炮)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姜汤送下。以大小便通畅为度。 水病肿满。用大戟、当归、橘皮各一两,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俣,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内须慎饮食,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 水肿腹大(或遍身浮肿)。用枣一半,放锅内,上面盖着大戟的根、苗,加不加盖煮熟,随时取枣吃下,枣尽病愈。又方:大戟、白牵牛、木香,等分为末。每取一钱,纳入剖开的猪肾中,用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下。 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齿痛处,咬定。止痛效果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大戟》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掌

形式:

释名 虎膏、鬼 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 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掌》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天门冬

形式:

释名 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天门冬》

本草纲目 · 草部 · 栝楼

形式:

释名 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久痢。用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后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栝楼》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