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痢

本草纲目 · 草部 · 蓝淀

释 名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小儿疳痢。随不睡年龄大小。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焦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儿百病服之安。” 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蓝淀》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蓝淀》
类型:

本草纲目 · 鳞部 · 蚺蛇

释名 南蛇、埋头蛇。 气味 甘、苦寒、有小毒。 主治 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 痔疮肿痛。用蚺蛇胆研细,调香油涂搽,立效。 诸同瘫痪,筋挛骨痛,疠风疥癣等。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糯米二斗,加曲酿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房事。 狂犬咬伤。用蛇肉研末,水送服五分。一天服三次,若无蚺蛇,用他蛇代亦可。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蚺蛇》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鳞部 · 蚺蛇》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小儿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但其性偏寒。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地榆》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青黛

释名 靛花、青蛤粉。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每服一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小儿疳痢。随小儿年龄大小,了取适量青黛以水研匀服下,有效。《宫气方》说:“孩儿杂病变成疳,不问强羸女与男。烦热毛鼻口燥,皮肤枯槁四肢瘫,腹中时时更下痢,青黄赤白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儿面病服这安。” 烂眼。用青黛、黄连泡水洗。 瘰疬未穿。用青黛、马齿苋同捣烂,每日敷患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青黛》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青黛》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