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馀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箜箜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洪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嗒之声,与向噌洪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的、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辑评

刘後村《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一十》:坡公此记:议沦,天下之名言也;笔力,天下之至文也;楷法,天下之妙画也。 郑之惠《苏长公合作·卷二》:平摘直叙,却自波折可喜,此是性灵上带来丈字,今古所希……苏长公字字挟飞鸣之势。 杨升菴《三苏文范·卷十四》:通篇讨山水之幽胜,而中较李渤、寺僧、郦元之简陋,又辨出周景王、魏庄子之钟音。其转折处,以人之疑起己之疑,至见中流大石,始释己之疑,故此记遂为绝调。 杨升菴《三苏文范·卷十四》引锺退谷:真穷理之言,所谓身到处不肯放过也。又:可见穷山水之情者,不是好事,真是虚心细心。 杨升菴《三苏文范·卷十四》引袁中郎:予涉历方内名山,与同志探幽选胜,退必记之。阅坡公集中记述,恍通千古一知己。 茅鹿门《唐宋八大家文钞·东坡文钞·卷一百四十一》:风旨亦有《水经》来,然多奇峭之兴。 姚惜抱《古文辞类纂·卷五十六》引方望溪:潇洒自得,子瞻诸记中特出者。 姚惜抱《古文辞类纂·卷五十六》引刘耕南:以心动欲还跌出大声发于水上,才有波折,而兴会更觉淋漓。钟声二处,必取古钟二事以实之,具此诙谐,文章妙趣洋溢行间。坡公第一首记文。 沈歸愚《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二十三》:记山水并悟读书观理之法。盖臆断有无,而或简或陋,均可以求古人也。通体神行,末幅尤极得心应手之乐。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世人不晓石钟命名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失于浅人之俗见。千古奇胜,埋没多少。坡公身历其境,闻之真,察之详,从前无数疑案,一一破尽。爽心快目。 吕晚村《晚村精选八大家古文》:此翻案也。李翻郦,苏又翻李,而以己之所独得,详前之所未备,则道元亦遭简点矣。文最奇致,古今绝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幽梦影 · 卷二 · 三十四

形式:

物之能感人者:在天莫如月,在乐莫如琴,在动物莫如鹃,在植物莫如柳。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二 · 三十四》
类型:

幽梦影 · 卷一 · 九十

形式:

抄写之笔墨,不必过求其佳,若施之缣素,则不可不求其佳;诵读之书籍,不必过求其备,若以供稽考,则不可不求其备;游历之山水,不必过求其妙,若因之卜居,则不可不求其妙。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一 · 九十》
类型:

幽梦影 · 卷二 · 其七

形式: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金石可器,而亦可服。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二 · 其七》
类型:

幽梦影 · 卷二 · 十四

形式:

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二 · 十四》
类型:

幽梦影 · 卷二 · 二十二

形式:

文名,可以当科第;俭德,可以当货财;清闲,可以当寿考。

复制 张潮 《幽梦影 · 卷二 · 二十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