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馀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箜箜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洪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嗒之声,与向噌洪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的、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现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州,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形式:

宝镜凌曙开,含虚净如水。独悬秦台上,万象清光里。 岂虑高鉴偏,但防流尘委。不知娉婷色,回照今何似。

复制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春镜》
类型: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旧井

形式:

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馀尺,一镜光不灭。 素绠久未垂,清凉尚含洁。岂能无汲引,长讶君恩绝。

复制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旧井》
类型: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寒釭

形式:

向夕灯稍进,空堂弥寂寞。光寒对愁人,时复一花落。 但恐明见累,何愁暗难托。恋君秋夜永,无使兰膏薄。

复制 刘长卿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寒釭》
类型:

寄李侍御

形式:

旧国人未归,芳洲草还碧。年年湖上亭,怅望江南客。 骢马入关西,白云独何适。相思烟水外,唯有心不隔。

复制 刘长卿 《寄李侍御》
类型:

龙门八咏。阙口

形式: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复制 刘长卿 《龙门八咏。阙口》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