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馀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箜箜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洪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款坎镗嗒之声,与向噌洪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洪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款坎镗嗒者,魏庄子之的、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写作手法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第一句就提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用钟磬作的实验为依据。这就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见的两处声源──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作铺垫,从而发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叹。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叹郦元所说虽对,但太简单了,让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对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实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为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文章语言灵活畅达,变化多姿,很有特色。同是写鸟,或由鸟名写到惊飞、写到叫声,或由声音再点出鸟名,毫无板滞之感。写噌咳之声,是先闻其声,再写徐而察之后的发现;写窾坎镗鞳之声,先写中流大石“空中而多窍”之状,再写其声,描写角度和顺序都有不同,行文舒卷自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挽陈筱山联

形式:

封翁有命代雄心,不能横刀杀贼,部江东子弟以从,他年史氏搜闻,风义但高游侠传; 此地多名流盛事,亦曾倒屐迎宾,与邗上寓贤相埒,今日酒徒散尽,凄凉欲广绝交书。

复制 范当世 《挽陈筱山联》
类型:

酬冀州判张君

形式:

王孙荡百产,不肯市翁仲。 猥云崇惜之,物色那可动。 张君老明经,犹食监州俸。 关门自读书,潇洒不听讼。 且喜吴公来,三分百姓供。 馀膏泽胥吏,兼足买书用。 去年三缺令,以公实其空。 奥灶忽易位,当时媚者众。 胡为食烟火,归来气犹洞。 客里逢端阳,劳公忽赠送。 菜根飞盐花,肥枣满青粽。 媵之两三品,清德遍可颂。 我无报投物,作诗为公诵。 食饱诗亦酣,陶然羲皇梦。

复制 范当世 《酬冀州判张君》
类型:

挚父先生出行野四日不归极望成诗

形式:

先生与奴食同品,腐鱼酸菜腹中裹。 与我读书同苦甘,朝吟夕咀三倍我。 前日惊呼走出城,田间蝗子大如蠃。 宁关自古循良心,只为此官食者夥。 妻儿弟侄十口家,万口从君索饼䴹。 万口不饱君无财,数十之家不举火。 君亦一口张,我亦一口哆。 我食何尝似君艰,我亦一家待君妥。 玉阶仙露三千年,一树琼华长娿娜。 中有彩鸾非帝骖,朱户沈沈下青琐。 君归休,但安坐,此邦亦不谓君惰,我与君亦暂不饿。 气化终留蠡贼心,圣人岂免昆虫祸。 面颜昔枯还未腴,何苦风尘日摧挫。

复制 范当世 《挚父先生出行野四日不归极望成诗》
类型:

因延卿寄秦尧臣 其二

形式:

江水迎潮日夜东,江南江北对春风。 一闻高迹天边去,空有名山夕照中。 百国盟书新就我,千秋逸事更烦公。 重来白下知无意,莫使交游好会终。

复制 范当世 《因延卿寄秦尧臣 其二》
类型:

送周彦升之山东戒幕

形式:

君有远行二千里,山欙海舶总艰难。 何曾帷幄须奇策,使汝毡裘犯苦寒。 羞鸟户虫生计在,伏龙雏凤岁时宽。 诸公相见铃辕下,莫作山中处士看。

复制 范当世 《送周彦升之山东戒幕》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