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金陵雨花台感僧云光事自警

形式:

横经处处客诸侯,一上高台愧不休。 讲罢直饶花自雨,未妨辕下作官牛。

复制 项安世 《金陵雨花台感僧云光事自警》
类型:

送范少约二首

形式:

天地为一家,万人生其中。 父母甚爱之,产智牧其蒙。 虽蒙亦吾子,一一关天胸。 所以圣贤心,相传极哀恫。 昼夜当竞竞,明命敢不龚。 此意一以忘,万命为牢饔。 谁能指斯路,邹鲁两衰公。

复制 项安世 《送范少约二首》
类型:

祁阳县晚渡

形式:

郭外湘江清彻底,江头石壁新如洗。 呼舟斜日度空明,脱帽中流照清泚。 一声欸乃忽心惊,曾与渔郎有旧盟。 日暮征车犹未已,鬓毛如此欲何营。

复制 项安世 《祁阳县晚渡》
类型:

再次韵赠潘杨二君二首

形式:

杨子高才作小诗,似裁推管制纤篪。 乱流不怕公无渡,绝险宁愁我所思。 百镒黄金装马首,五文绣段系车绥。 横行海内无坚阵,目短曹刘不足麾。

复制 项安世 《再次韵赠潘杨二君二首》
类型:

后樊

形式:

后樊百君子,相对两玉人。 酴醾三月暮,筱簜四时春。 俱怀冰雪姿,不竞桃李辰。 何以树之背,恐受俗子尘。

复制 项安世 《后樊》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