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那种“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如果四大皆空,又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内敛与深化。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蒋捷介绍和蒋捷诗词大全

蒋捷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字胜欲,号竹山。先世为宜兴钜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遁迹不仕。家居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元成宗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
复制作者 蒋捷
猜您喜欢

再登燕子矶

形式:

楚尾吴头万象开,重扶短策立崔嵬。 江声忽定潮将落,水气如浮雨欲来。 起伏岗峦方涌浪,纵横洲渚祇流杯。 囊中可有惊人作,唤起鱼龙舞一回。

复制 周龙藻 《再登燕子矶》
类型:

睢阳汤公挽词

形式:

初喜明良合,旋伤道命孤。 世应摧直道,天亦丧醇儒。 正色居朝著,昌言备庙谟。 常羞持禄位,未拟保身躯。 仗马方钳结,成乌自毕逋。 群嗔杨震戆,翻笑马光迂。 白日高难照,青蝇点欲污。 尸犹思指佞,瞑岂为怜吴。 定论中朝在,遗哀南国殊。 衔恩遍倪耄,会哭尽生徒。 岘首碑宜勒,桐乡祀不诬。 瓣香曾愿托,北望泪苏苏。

复制 周龙藻 《睢阳汤公挽词》
类型:

赐租行

形式:

康熙二十三年冬,翠华拂天来江东。 时巡钜典废已久,郡国始识虞周风。 圣明御宇忧赤子,疾苦历历彻九重。 岂惟顿递罢骚绎,耕敛在目常忡忡。 三吴一隅傍湖海,水潦间岁惊尧洚。 涂泥厥土赋下上,其后百倍于域中。 哀此泽国凋疲地,征求旁午烦大农。 上供强半竭脑髓,督责返谓财赋充。 是时持节有汤父,入告实与皇心同。 度支经费关军国,不得骤免租调庸。 丁卯建丑月初吉,恩纶浩荡颁紫宫。 科徭累累许现放,白骨起肉流膏洪。 欢声如雷喜气遍,吾皇犹欲哀其穷。 常闻五载乃一狩,盛世盛事忽两逢。 銮舆初入淮南境,蔀屋早已回宸聪。 非常之泽古难再,至今独叹吴民蒙。 旧逋新欠悉湔洗,覆冒直比天穹崇。 尚憾汤父死未睹,喜极下泪双眼红。 贱臣手捧黄纸诏,有口愿祝齐华封。 矢诗岂敢备国雅,讴歌田野随儿童。

复制 周龙藻 《赐租行》
类型:

金陵书事用犁眉公钱塘怀古韵

形式:

自昔龙蟠地,前朝此建都。 上游浮七泽,沃壤接三吴。 晋宋羞残局,岐丰吐壮图。 北巡基并巩,南顾势非孤。 鼠贼凌关辅,妖氛遍海隅。 尧城先示变,高寝渐忧芜。 当璧违公论,迎鸾压武夫。 新亭刚对泣,狎客已群呼。 刷耻谁尝胆,衔忠欲赐镂。 处堂偷宴息,怀鸩作欢娱。 马指移魁柄,蝇营占奥区。 通侯竞瓜步,宰相乐秦湖。 故剑倾椒掖,良家进锦襦。 春镫翻乐府,花月拥氍毹。 一载朝廷小,千秋涕泪濡。 举烽空扰攘,借筋漫含胡。 但倚江波涌,宁知王气殊。 中兴旋失鹿,末造遂瞻乌。 偶尔寻双阙,凄然感九衢。 祸因门户兆,隙与禁庭俱。 郑袖房帷宠,梁王国土腴。 本防煎釜豆,终见委囊珠。 钟阜风尘改,行宫岁月逾。 葛公原尽瘁,汉祚适多虞。 莫抱兰成恨,休谈元首迂。 燕矶回棹处,沽酒鲙江鲈。

复制 周龙藻 《金陵书事用犁眉公钱塘怀古韵》
类型:

后怨歌行

形式:

藕丝断,不再连。铜镜破,不再圆。即看金屋人如旧,昨日恩情今日捐。 情多情少安足计,只道色衰恩始替。惊心最是落花风,偏在温存旖旎中。 妾恨不为珠娘楼、窈娘井,骨碎君前犹耿耿。《求凰》曲化《白头吟》,拨尽红炉灰已冷。 当初离乡来,满望登玉阶。玉阶非不登,转瞬沈草莱。 乃知苦乐真相倚,才隔衾裯同万里。升沉反覆变须臾,纵有容华难久恃。

复制 周龙藻 《后怨歌行》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