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类型:

赏析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55年来杭州疗养时所作。说到杭州,我们马上会联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毛泽东对西湖这一城市名片绝口不提,反将笔墨都花费在杭州周边的群山上,看似有些买椟还珠,但内中却有其原因。其一,毛泽东生性豪爽,与西湖的柔媚绮靡本就扞格,而与雄峙苍莽的山峰甚是合拍,将这种性格融入诗歌之中,便总是倾心于编绘“倒海翻江卷巨澜”、“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壮容。于是我们在他的诗词中总是为“苍山如海”的娄山、“横空出世”的昆仑山、“望断南飞雁”的六盘山和“磅礴”的乌蒙山所打动。当然,他的诗作中也有许多写水的作品,但写水时写的也多是“浪遏飞舟”,如“铁马”、如“雪花”的怒涛,很少描绘平静柔美的水。这与毛主席一生戎马的经历和慷慨豪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其二,毛主席时有失眠之苦,在杭休憩期间,医生建议他多进行登山、游泳等活动。游泳时限制较多,相比之下,登山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且条件更为便利。杭州的山峰地势平缓,植被繁茂,正是山行放松的好去处,据说毛泽东在杭州疗养时几乎日日携书登山,在山顶阅读休息片刻,再另行觅路下山,那根著名的、胡志明的烟斗都换不来的竹杖便是他在杭州期间为方便登山所制。精神上的契合与休养期间的频繁接触也许正是毛泽东对杭州诸山情有独钟的原因。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描绘了五云山的自然景色和地理位置:五云山上飘飞着五颜六色的云彩,形成一道奇妙的景观,让人大饱眼福;五云山远远地连接着西湖群山,近处轻轻地擦过钱塘江江堤。“五云山”是西湖群山之一。《云栖纪事》云:“山之巅有五色瑞云盘旋其上,因名。”可见,五云山因传说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明人张岱在《西湖寻梦》中对“五云山”有以下描述:“冈阜深秀,林峦蔚起,高千丈,周回十五里……五峰森列,驾轶云霞,俯视南北两峰,宛若双锥朋立。长江带绕,西湖镜开;江上帆樯,小若鸥凫,出没烟波,真奇观也。”说明五云山的自然景色自古有名,历史悠久。“五云山上五云飞”,这是一个让人叫绝的佳句,全句七个字,竟两写“五云”。此处的重复,恰好道出了该山的奇妙传说和动人景色。第一个“五云”言的是山,第二个“五云”说的是云。这种连珠妙语,形象美好,声律动听,在我国古诗中早有垂范。“远接群峰近拂堤”进一步写“云飞”的情况:它“远接”西湖周围的“群峰”,“近拂”钱塘江的大堤,可见“云飞”范围之广。“群峰”,指西湖西面和南面的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灵峰山、月桂峰、白鹤峰等诸峰。这里的“堤”,指邻近的钱塘江江堤。“接”为连接,“拂”指轻轻擦过。“接”、“拂”两个动词状写“云飞”的气势,十分传神。“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作者纵行五云山中,观祥云布展,流莺殷勤,忽有所悟,乃在末尾两句中以设问方式叙出。杭州西湖名满天下,赞者在在多有,但赞者越多,游人便越密,喧嚣嘈杂之际,再好的景色,也难免沦为“一无可看”。五云山名气不响,当时离市区又远,罕有人迹,但重峦叠嶂之间,杂花茂树,鸟语莺啼,自有一番清幽之趣。据说毛泽东游五云山的时候,没有通知随行的官员,只带上身边警卫等寥寥数人,轻装简从,从钱江果园沿山径而上,经五云山一直走到上天竺,在四个小时中不与外界联系,处于“失踪”状态,归来之后,兴而有作。毛泽东一生经过大风大浪无数,建国后又日理万机,至杭州本为休养身心。因此,热闹的西湖对他应该已难有什么吸引力;相反,置身山野,享受孤独漫步的心情,恐怕是他此时最需要的。

  五云山位于西湖南部群山之中,近与万岭山、琅珰岭、狮峰岭、棋盘山、上天竺联袂,远与南北二高峰对峙,而钱塘江堤则近在山脚下。故次句言“远接群峰近拂堤”。此句将五云山远近水光山色尽揽其中,气势不可谓不宏,境界不可谓不廓;而“接”、“拂”二字,又将“五云山”与毛泽东其他诗中的“怒涛”、“飞浪”等意象区别开来,于刚健之中自饶和婉。

  《五云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诗人注重描写自身感官的感受。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却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喜读,令人耐读,其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真实地描写了自身感官感受,并且获得了成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总离不开人的感觉器官。目视、耳闻、品味……为了形象地描写客观事物,使读者也有切身的感受,作家常常细腻地描写人的感官的种种感受。本诗前两句“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诉诸视觉,后两句“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诉诸听觉,前者为后者作铺垫,重点突出“此中听得野莺啼”。由于作者具体地描写了自身感官的感受,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毛泽东着重描写野莺之啼,意在表现他心中美好闲适的情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毛泽东介绍和毛泽东诗词大全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复制作者 毛泽东
猜您喜欢

昨日汉公承议见召与二三老友谈笑退而为诗少谢勤意

形式:

六十年前里巷游,北归重此接朋俦。 据鞍矍铄夸朱绂,把酒殷勤劝白头。 况是三春同对景,何妨一笑自忘忧。 闲中岁月非难遣,须仗新诗共唱酬。

复制 吕陶 《昨日汉公承议见召与二三老友谈笑退而为诗少谢勤意》
类型:

西阳道中

形式:

千山杂遝开还掩,一水萦纡浅复深。 浑似嘉陵江上路,转令羁客动归心。

复制 吕陶 《西阳道中》
类型:

相台道中

形式:

北道风霜老未谙,倦驱羸马亦骖驔。 此行谁信游沙漠,心逐晴云万里南。

复制 吕陶 《相台道中》
类型:

赠平羌狄尉

形式:

梁公没世五百年,殊勋茂烈存简编。 我怀忠议不复见,读至旧史尝喟然。 穷山老尉有狄氏,问之乃曰公其先。 诰书家牒尽炳炳,照出往事如目前。 念公英节不见矣,见公远孙良可贤。 况公远孙实贤者,本末趣尚畴能肩。 昔从五季衰乱来,簪组飘坠归农廛。 平时下诏继绝世,沾以一命聊褒甄。 天资忠孝遂奋激,报祖许国惟勤拳。 胸中已有霜雪在,饮冰食檗甘如膻。 尝云起迹自畎亩,幸得寸禄因赏延。 语言动静苟一失,辱及吾祖为欺天。 信者清白与刚毅,异代犹有芳风传。 如何十载走尘坌,绿发减尽成华颠。 青云岐路苦悠远,谁借跬步为阶缘。 当途达者倘在念,一顾可使羽翼轩。 不惟廉操足敦劝,抑见袓德光绵绵。 嗟予之意止如此,感愤为君书此篇。

复制 吕陶 《赠平羌狄尉》
类型:

贻宽恤闻人太博

形式:

治平日久法制宽,远方民力尤衰残。 昔之陆海号富庶,今也乐岁嗟饥寒。 不惟浅夫事苟简,抑有能吏争雕刓。 天涯僻陋九重阻,自弃沟壑甘长叹。 咄嗟蚩蚩乃邦本,基本坚厚邦如磐。 吾君仁圣重恤此,择才将命图全安。 诏云询访民疾苦,可以革弊而更端。 士之蓄蕴贵及物,镃基智慧乘时难。 惟君措置有大略,高谈所吐皆琅玕。 力蠲积祲少顾避,深体上意思保完。 纲维修举有条目,源流澄洁无波澜。 迟闻王泽得下究,沦浸骨髓其声欢。

复制 吕陶 《贻宽恤闻人太博》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