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二、词类活用(1)学而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三、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四、一词多义(1)而:
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
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②领悟(温故而知.新)
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褚生介绍和孔子及其弟子诗词大全

褚生

...
复制作者 孔子及其弟子
猜您喜欢

秋日朝罢二首

形式:

秋到犹如溽暑时,夜来雨过溢龙墀。 遥怜南亩多禾稼,载颂周家七月诗。

复制 徐溥 《秋日朝罢二首》
类型:

青云交为司马恂如题

形式:

青云交态纷如雨,谁念山中看白云。 归到西斋正风雨,一尊灯火漫论文。

复制 徐溥 《青云交为司马恂如题》
类型:

送谢伯仪守开州

形式:

贤哉三谢后,分命守开州。 卓荦才声重,循良政绩优。 论交当早岁,惜别已深秋。 五马驰官道,双旌指驿楼。 由来今刺史,即是古诸侯。 屈指三霜后,荣迁拜冕旒。

复制 徐溥 《送谢伯仪守开州》
类型:

赠阴阳训术吴琏

形式:

羲和古历学,之子绍家传。 仰视日星象,胸中具周天。 一朝膺鹗荐,簪绂成蝉联。 昼行耀闾里,平秩归才贤。 功名此发轫,及时须勉旃。

复制 徐溥 《赠阴阳训术吴琏》
类型:

送王民望使占城

形式:

炉烟袅袅蓬莱殿,天汉澄澄博士槎。 玉节倚云承使命,金函绚日出皇家。 成周礼乐仪文备,异域山川景物赊。 从此恩光垂草木,早归辇毂候宣麻。

复制 徐溥 《送王民望使占城》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