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习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
时,习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习义:复习今义:学

2、吾日三省吾身
日,习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习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故,习义:旧的知十;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习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习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
习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三、一词多义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②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学而时习之(表顺承,然后,就)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表修饰)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但是、却)
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然后、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和)

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懂得)
③温故而知新(得到)

乐:
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称代词,他的)
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那)
回也不改其乐(人称代词,他的)
乐亦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四、特殊句式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人不知吾而吾不愠)
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
贤哉,回也!(省略句,主谓倒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判断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褚生介绍和孔子及其弟子诗词大全

褚生

...
复制作者 孔子及其弟子
猜您喜欢

击壤吟

形式:

击壤三千首,行窝二十家。 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 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 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

复制 邵雍 《击壤吟》
类型:

头白吟

形式:

头白已多时,况能垂白髭。 不如犹甚幸,窃比未全衰。 润屋虽无镪,承家却有儿。 敢言贫净洁,似我亦应稀。

复制 邵雍 《头白吟》
类型:

代书寄张司封吟

形式:

天机时事不相差,老后□□□□□。 □□□□去□□,□□□□□□□。 □□□□□□□,□□□□□可嗟。 唯有□风一杯酒,忆君□□□□□。

复制 邵雍 《代书寄张司封吟》
类型:

观天

形式:

千里南山对华山,二山中有修□□。 □时禾黍交搔□,□静禽鱼相与闲。 好景尽□□扬外,虚名不显落□□。 □□□语无心旨,自谓羲皇正却还。

复制 邵雍 《观天》
类型:

游海棠西山示赵彦成

形式:

东风吹雨过溪门,白白朱朱乱远村。 滩石已无回棹势,岸枫犹出系船痕。 时危不厌江山僻,客好惟知笑语温。 莫上南冈看春色,海棠花下却销魂。

复制 邵雍 《游海棠西山示赵彦成》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