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鉴赏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四月一日同潘何小酌

形式:

今晨一杯酒,相属送归春。 明年东风至,何处复迎新。 悬知柯山下,犹作未知人。 来者事如梦,未至难预论。 且使饮此酒,陶然付大钧。

复制 张耒 《四月一日同潘何小酌》
类型:

二月十五日

形式:

春风扬尘春日白,衡门向城人寂寂。 淮阳三月桃李时,街头时有卖花儿。 老人卧稳起常晚,欲强出游心独懒。 一尊美酒酬芳菲,老大不及年少时。

复制 张耒 《二月十五日》
类型:

次韵苏内相好头赤

形式:

世无将军飞食肉,宛马不来鞭费竹。 赤驽当御亦偶然,冀北此曹量计谷。 惭愧蒲梢汗流赤,翻鬣胡风嘶汉日。 麒麟不合地上行,谁道风云未经历。

复制 张耒 《次韵苏内相好头赤》
类型:

厌雨四首

形式:

霖霪望晴病望汗,里巷呻吟夜达旦。 风清日出未敢喜,天公高居龙鱼悍。 夜声翻盆昼绠縻,百川失性皆上驰。 乾坤震荡动植悲,谁居无事为此嬉。

复制 张耒 《厌雨四首》
类型:

雪中狂言五首

形式:

江乡密雪常在春,异哉今腊已再白。 风严无声掠树过,茅檐飞霰鸣策策。 老农饱食莫畏寒,天意在汝田中麦。 我虽无田助尔喜,来岁不忧汤饼窄。

复制 张耒 《雪中狂言五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