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题解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述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它所记鲁国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论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因此后来一批文学家就开始为它作注。《春秋》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注解最好的为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现今流传下来的只剩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盲史官左丘明所著。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近人认为,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此文收录于沪教版七年级下第30课、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25课、五四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左丘明介绍和左丘明诗词大全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
复制作者 左丘明
猜您喜欢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三

形式:

子山牢落去江南,赋主悲哀尚一堪。 只恐秋天闻亦苦,并催红雨下霜岩。

复制 张本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三》
类型:

得王子正书

形式:

晨鹊何处来,飞鸣向前除。 故人在天涯,遗我尺素书。 为言长相思,梦寐同所居。 所居亦靡他,上论揖让初。 觉来独怆然,淡月留太虚。 蹇予临末路,世味皆泊如。 一学未敢辍,尚念客气锄。 切磋与琢磨,政恐朋友疏。 自从吾子东,门乏长者车。 发挥天人奥,大辩孰起予。 丹阳何高明,吾子昔所庐。 南轩拂翠筠,北潭照红蕖。 蝗害非不虐,子食岂无馀。 滦江固自佳,何堪曳长裾。 春风旦夕至,归哉莫踟蹰。

复制 张本 《得王子正书》
类型:

中秋雨夕呈君美

形式:

怪得秋云不肯晴,天公为惜此杯倾。 无边清景关人意,多事西风送雨声。 桂树婆娑辜胜赏,桐枝点滴厌残更。 殷勤朝镜休重揽,白发星星又几茎。

复制 张本 《中秋雨夕呈君美》
类型: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二

形式:

九日馀香伴月明,一觞亦足畅幽情。 青楼夜半琵琶语,不说人间有此清。

复制 张本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二》
类型: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一

形式:

花上清光花下阴,素娥惜此万黄金。 一杯寒露三更后,谁信幽人更苦心。

复制 张本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六首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