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朱熹介绍和朱熹诗词大全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
复制作者 朱熹
猜您喜欢

送詹仲通县尉

形式:

秋郊送行色,执别临清流。 风神掣回柳,故故牵衣裘。 吟螀附草际,催客登兰舟。 问客何所之,驾言京阙游。 愚闻京阙间,多难三春秋。 阃外炙鱼肉,阙内罗羊头。 鼎却吠尧犬,冠还沐楚猴。 和戎重输费,廊庙有隐忧。 赈荒少储蓄,郡国无良谋。 飞蝗蔽日月,兆龟拆田畴。 君以经济材,抱负冲斗牛。 家传医国秘,殊不诸子俦。 有用即隆平,岂特为东周。 愿君摅绪馀,咳唾开冕旒。 管领一世雄,克复归神州。 贱子忝知遇,脱网将从游。 相随上凌烟,也胜登瀛洲。 作诗告于君,君其许之不。

复制 华岳 《送詹仲通县尉》
类型:

热中呈楚南僧

形式:

帝炎执鞭驱赤龙,火车万乘烧长空。 长空万里俱蕴隆,流金烁石天地同。 我来亭亭日当午,欲避骄阳竟无所。 愿求一洒杨柳枝,化作东闽万家雨。

复制 华岳 《热中呈楚南僧》
类型:

贺赵法曹

形式:

红日转檐花,飞鸣一声鹊。 鹊翅未离檐,有客拽铃索。 呼童急启户,问客意何若。 客闻笑而言,法曹参计钥。 因知鹊之鸣,报我良不恶。 知我门下人,一楗聊相托。 如公材器大,末掾岂能缚。 咫尺蓬莱宫,左右芙蓉幕。 直入凤凰池,更上麒麟阁。 贱子无所需,愿作扬州鹤。

复制 华岳 《贺赵法曹》
类型:

野菜吟

形式:

芙蓉峰下扬雄宅,路入城闉里三百。 有山无粟养鸡豚,有水无人捕鱼鳖。 山翁菜色流清涎,齿颊连月无腥膻。 客来问我何所有,手指万壑烟霞边。 青芹不似芦蒿美,石芥防风空剔齿。 蕨脑才抽稚子拳,芦牙已迸佳人指。 儿童不待明朝阳,花襟路湿争慌忙。 携笼拍塞贮不尽,归来满袖春风香。 揽衣踏破青铜镜,挼动碧云流一径。 漉归银鼎作波涛,无限春工上盘饤。

复制 华岳 《野菜吟》
类型:

上詹仲通县尉 其一

形式:

松竹不着花,密叶徒如帚。 江梅不藏叶,寒花缀枯朽。 独有龙焙茶,花叶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冻死十八九。 惟此百草灵,名可缀三友。 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龙口。 皆萌哺啜心,谁假栽培手。 惟有蔡端明,识之在蒿蔌。 移根入北苑,金碧焕星斗。 夸作龙凤团,封成献元后。 问花何以报,牙舌甘鼎臼。 他时子复生,为公涤繁垢。

复制 华岳 《上詹仲通县尉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