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二

  诗中所咏为初冬碧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碧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碧: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心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气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气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直》)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直》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直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气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碧色。作者说,心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直刘碧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和人登海表亭

形式: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 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复制 苏轼 《和人登海表亭》
类型:

次韵答开祖

形式: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 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 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 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复制 苏轼 《次韵答开祖》
类型:

和子由次王巩韵,「如囊」之句,可为一噱

形式:

平生未省为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 简书见迫身今老,尊酒闻呼首一昂。 欲挹天河聊自洗,尘埃满面鬓眉黄。

复制 苏轼 《和子由次王巩韵,「如囊」之句,可为一噱》
类型:

安老亭诗

形式:

桥下幽亭近水寒,倩谁○字在楣端。 市廛得此尤堪隐,老者于今只自安。 饭后徐行扶竹杖,倦来稳坐倚蒲团。 眼明能展钟王帖,绝胜前人映雪看。

复制 苏轼 《安老亭诗》
类型: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形式:

蛙鸣青草泊,蝉噪垂杨浦。 吾行亦偶然,及此新过雨。

复制 苏轼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