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一去:一作“一望”。
危旌:高扬的旗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诗写作者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一气呵成,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昂扬情调。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开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此句运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但仅仅如此,还未足以体现这个“惊”字。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何况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何况又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往远处望。至于向高处望,则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便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可是见此三边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感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于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此即骈文家所谓“潜气内转”,亦即古文家所谓“突接”,正是盛唐诗人的绝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注释

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河北道所辖,幽州(范阳郡)治所,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一望:一作“一去”。 客:诗人自称。 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危旌:高扬的旗帜。一作“行旌”。 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馀。缨,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写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中间四句进一步具体地描绘了登台所见的紧张情况,从而激发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批点唐诗正声》:壮健之气,直欲与卫、霍同出塞上。 《唐诗直解》:调高语壮,“生”、“动”、“连”、“拥”四字犯。 《批选唐诗》:此等诗全不著事理,直以声华胜,近体多类此。 《唐诗分类绳尺》:善状物色,清兴洒然。 《唐诗训解》:此因临边而有志于立功也。次联语顿挫又雄壮。 《唐风定》:整峻高亮。睥睨王、李。 《诗源辩体》:“燕台一去”一篇,实为于鳞诸子鼻祖。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高语壮,是盛唐最上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起寓讥边将,便有耻为碌碌尸素之想。中四句极状边庭之景。未以班超、终军自许,树勋报国之志挺然。蒋一梅曰:气象朗开。结壮。薛蕙曰:铺叙得体,词意正大。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此诗已是异样神彩,乃读末句,又见特添“少小”二字,便觉神彩再加十倍。 《唐诗绎》: 此诗见蓟城为防胡险要之地,望之动立功塞上之思。一气旋转,浑成无迹。 《删订唐诗解》:气象自佳,而中四句太相似。 《唐诗贯珠笺释》:通首有气色,是盛唐格调。 《唐贤三昧集笺注》:亦是盛唐正声。气格雄浑,以为盛唐正声洵然。 《唐诗成法》:法亦紧严。中四句法稍同,亦是小疵。通首雄丽,读之生人壮心。 《历代诗法》:高响不浮。 《网师园唐诗笺》:悲壮称题(“万里”一联下)。 《唐诗笺要》:格调高秀,自不待言。“生”、“动”、“侵”、“拥”,皆炼第五字。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开口先补出“燕台”二字,此身便有着落。“客心惊”,一“惊”字包得下文七句之义;而“汉将营”三字,又七句中之提纲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调高气厚,为七言律正始之音,惜不多见。 《唐诗三百首》:字字是“望”,非泛咏蓟门也。 《唐诗五七言近体五七言绝句选评》:黄钟大吕,音响铿锵。 《昭昧詹言》:六句写蓟城之险,而以首句一“望”字包之,收托意,有澄清之志。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 潘德舆评点《唐贤三昧集》:通体遒俊。三四尤得穷边陈垒情色。 《唐诗近体》:“望”字空洞。 《唐宋诗举要》:吴曰:前六句皆写边隅景象,盖自恨来此穷裔,故云“客心惊”也,而末句乃掉转,意思故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祖咏介绍和祖咏诗词大全

诗人:祖咏

祖咏,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
复制作者 祖咏
猜您喜欢

九怀 其四 昭世

形式:

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乘龙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 袭英衣兮缇䌌,披华裳兮芳芬。 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兮自娱。 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志怀逝兮心懰慄,纡余辔兮踌躇。 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魂悽怆兮感哀,肠回回兮盘纡。 抚余佩兮缤纷,高太息兮自怜。 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 驰六蛟兮上征,竦余驾兮入冥。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忽反顾兮西囿,睹轸丘兮崎倾。 横垂涕兮泫流,悲余后兮失灵。

复制 王褒 《九怀 其四 昭世》

楚辞 · 九怀 · 其七 · 思忠

形式: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 悲皇丘兮积葛,众体错兮交纷。 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感余志兮惨慄,心怆怆兮自怜。 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 连五宿兮建旄,扬氛气兮为旌。 历广漠兮驰骛,览中国兮冥冥。 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 登华盖兮乘阳,聊逍遥兮播光。 抽库娄兮酌醴,援瓟瓜兮接粮。 毕休息兮远逝,发玉轫兮西行。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

复制 王褒 《楚辞 · 九怀 · 其七 · 思忠》

九怀 其五 尊嘉

形式:

季春兮阳阳,列草兮成行。 余悲兮兰生,委积兮从横。 江离兮遗捐,辛夷兮挤臧。 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 伍胥兮浮江,屈子兮沉湘。 运余兮念兹,心内兮怀伤。 望淮兮沛沛,滨流兮则逝。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 蛟龙兮导引,文鱼兮上濑。 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云旗兮电骛,倏忽兮容裔。 河伯兮开门,迎余兮欢欣。 顾念兮旧都,怀恨兮艰难。 窃哀兮浮萍,泛淫兮无根。

复制 王褒 《九怀 其五 尊嘉》

楚辞 · 九怀 · 其八 · 陶壅

形式:

览杳杳兮世惟,余惆怅兮何归? 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 驾八龙兮连蜷,建虹旌兮威夷。 观中宇兮浩浩,纷翼翼兮上跻。 浮溺水兮舒光,淹低佪兮京沶。 屯余车兮索友,睹皇公兮问师。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越炎火兮万里,过万首兮㠜㠜。 济江海兮蝉蜕,绝北梁兮永辞。 浮云郁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轸兮在兹。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复制 王褒 《楚辞 · 九怀 · 其八 · 陶壅》

董娇饶

形式: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复制 宋子侯 《董娇饶》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