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塘里流着清水,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
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陪伴我走过许州。

注释
许州:今河南许昌。
决决:流水声。陂(bēi)塘:池塘。
罨(yǎn):覆盖。平畴:平整的田地。
行人:出行人。此处指自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过许州时,诗人身处绵延百里的柳荫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绿的垂杨,周围一片绿色,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胡须、眉毛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染绿了,这使他感到十分赏心悦目。而一路知了的欢快叫声,更增添了他的愉悦之情,使他非常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许州。

  这首诗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些类乎村夫野老之语从心底自然流出,没有丝毫雕琢痕迹。但只要静气按节,密咏恬吟,就会涵濡深悟其妙,真可谓是“语淡而味终不薄”。第一句“到处陂塘决决流”,是从听觉角度写池塘美妙的流水声。“决决”,流也,见《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说文》:‘决,行流也。’重言之则曰‘决决’;‘决决’,水貌也。”韦应物的《县斋诗》有“决决水泉动”之句,范成大的《喜雨诗》有“流渠决决绕幽居”之句。诗人用“决决”一词来攀写潺潺的流水声,不仅穷其声音,而且形神毕现,那种水流的状态,如一群孩童你追我逐,如几十只鸭子争相戏水,哗哗的水声和欢声笑语相互融合,那的确是一幅非常绚丽的图画。而后两句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诗,也是画,足以引人扬首展眉、心旷神怡。末尾一句,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听着蝉声好像忘掉了旅途的劳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沈德潜在朝期间,他的诗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这一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诗作,曾风靡一时,影响颇大。诗人路过许州(北周于颖川郡置许州,即今河南许昌),风光宜人,诗兴勃发,写下《过许州》一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沈德潜介绍和沈德潜诗词大全

诗人:沈德潜

清江苏长洲人,字确士,号归愚。乾隆元年,以廪生试博学鸿词。四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左庶子、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官至礼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赐诗极多。卒谥文悫。论诗专主格律,......
复制作者 沈德潜
猜您喜欢

笋出可爱

形式:

雨收馀润散晴皋,岸曲篱前首重搔。 不恨孤花春后少,最怜疏笋夜来高。 市声隔水销尘滓,鸟影空山落羽毛。 物外幽人元未减,自量闲品颇清豪。

复制 韩淲 《笋出可爱》

寄巩仲至

形式:

清言犹可诵君诗,落在人间一任之。 霜后钱塘寒自觉,腊前闽粤暖还宜。 坐搔秃发苏残困,俯援长毫写旧思。 二雅以还情义短,陇梅欲寄未开枝。

复制 韩淲 《寄巩仲至》

数年不与李商叟书忽书来一诗寄之

形式:

正始之风固寂寥,茶山犹有半村高。 静观世变慵招隐,闲赋诗章定广骚。 深信老怀能自适,遥知好事不常遭。 秋来醉拥残书卧,鼻鼾吹红气转豪。

复制 韩淲 《数年不与李商叟书忽书来一诗寄之》
类型:

寄徐丈和卿

形式:

逍遥阁上老弥明,不染京华只自清。 脚底湖山难间隔,眼前朝市易纷争。 巽岩耆旧交游契,丽泽渊源正大情。 白发长身无恙不,冷泉天竺听秋声。

复制 韩淲 《寄徐丈和卿》

送孙司户

形式:

再世论交意已亲,会逢还在葛溪滨。 同流要是泾随渭,绝俗何殊玉与珉。 落佩倒冠谁避地,垂绅搢笏自知津。 下言只有长相忆,乳燕鸣鸠又晚春。

复制 韩淲 《送孙司户》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