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八岁偷照镜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岁时总是偷偷地照镜子,已经能画纤长的眉了。
十岁时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装饰自己的裙裳。
十二岁时学习弹琴非常用功,套在指头上的银甲也顾不得摘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
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筝(zhēng):乐器,十三弦。
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悬知:猜想。
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动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动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的姑娘的这段恋爱,没动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动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动人了解公也毫不在乎,只要公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也动人认为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的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写南甲集序》中曾自称:“写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动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的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杨妃吹笛图

形式:

音律从来寿邸长,宫中新调称新妆。 谁知吹出无双曲,究为嵬坡诉断肠。

复制 俞泰 《杨妃吹笛图》

和抚公陈静斋同登慧山韵

形式:

无事肩舆日到山,倚栏偏爱上池泉。 雨馀林鸟声犹涩,春老溪花色尚妍。 簪绂喜同嘉燕地,风涛久谢乞归年。 纪游须仗名公笔,净扫苍苔石上镌。

复制 俞泰 《和抚公陈静斋同登慧山韵》
类型:

九日卧病写怀时驾至临清

形式:

佳节还从客里过,那堪抱病卧岩阿。 日临争睹龙光近,嵩祝其如虎拜何。 并喜黄花沾雨露,即看黎庶起讴歌。 包容圣度宽如海,愿赐馀波润久疴。

复制 俞泰 《九日卧病写怀时驾至临清》

西郊同王浚川作

形式:

寒山一眺望,野意多踌蹰。 不图潦倒后,犹记相逢初。 宦迹苦淫滞,吾道空嗟吁。 醉来重慨古,世路怜回车。

复制 俞泰 《西郊同王浚川作》

费县口占

形式:

地涌青莲石抱沙,东蒙北枕水环衙。 山城谁道春来晚,开遍棠梨又枳花。

复制 俞泰 《费县口占》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