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石桥上东望,碧海茫茫与天相连;徐福一去不返未曾寻到不老仙丹。
即使能得到仙人麻姑为之搔背痒,又岂能留住性命等到沧海复归桑田之日?

注释
石桥:秦始皇曾命筑石桥,以便过海看日出之处。
徐福:即徐巿。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游琅邪,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始皇乃遣市等,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神药,数岁不得,未果而终。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东汉时应王方平之招,降临到蔡经之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她三次见过东海变成桑田。麻姑手如鸟爪,凡人背痒时默念,以此爪搔背最佳。
可能:岂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自古皇帝都想长生不老。唐宪宗和武宗因求仙服金丹中毒,“暴疾”而死。李商隐写了几首专讽皇帝求仙的诗,《海上》便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

  “石桥东的海连天”描绘的是在石桥东的看到的是大海苍茫,海天一线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遣人——秦始皇。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的大海,希的徐福能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返回。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遣一的无际的大海,再不见其它。

  “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劳民伤财到头一场空,徐福也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述,实则讽刺意味加深。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遣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遣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前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前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层层递进,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商隐介绍和李商隐诗词大全

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复制作者 李商隐
猜您喜欢

耆寿民属题独立苍茫自咏诗图卷 其一

形式:

《春秋》不作竟《诗》亡,杜老无归暗自伤。望断暮烟人未返,却疑天意坠苍茫。

复制 郑孝胥 《耆寿民属题独立苍茫自咏诗图卷 其一》

食菜尾羹绿豆浇饭 其一

形式:

鸡子调黄嫩似橙,芥根屡切不妨生。会心正在酸咸外,一啜闽中菜尾羹。

复制 郑孝胥 《食菜尾羹绿豆浇饭 其一》

杂感 其一

形式:

积伤不成哀,放眼阅众死。短长虽几稀,颇复悟意理。 三十四十间,正似重围里。被创兼饮血,枕藉动相倚。 脱身老牖下,殆出神鬼使。疲形堕坚志,冲向驻驰晷。 谬云中有得,寸铁恐难恃。

复制 郑孝胥 《杂感 其一》

示女景儿垂二首 其二

形式:

垂也年十三,勤学气颇高。男儿胸中宽,要作万人豪。 敬贤闵不孝,爱物随所遭。寡欲自超然,富贵真鸿毛。 汝父学孟轲,救时心徒劳。畴能继我志,所愿在尔曹。

复制 郑孝胥 《示女景儿垂二首 其二》

送高子益应晋帅之辟并忆啸农梦旦 其一

形式:

今日犹相见,殊胜别后想。执手天茫茫,覆杯人惘惘。 我怀本太孤,赖子时见广。平生言不尽,积意深万丈。 西北云自飞,江汉波已长。盟鸥谁共倚,沈思成独往。

复制 郑孝胥 《送高子益应晋帅之辟并忆啸农梦旦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