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山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儋耳山高高耸立,使天空都显得狭小,其他山峰都不能与它一较雌雄。请您看看道路旁边的一块块奇石,全都是女娲炼来补天而剩下的五色石吧。

注释

儋(dān)耳山:儋州(今属海南)的主山,一名藤山,一名松林山。 隘(ài)空虚:使天空都显得狭小了。 他山:别处的山。 道傍石:即道旁石,道路旁边的石头。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苏过的话,说“道傍石”的“石”字当作“者”字,是传写之误。 补天: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及《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天柱折断,九州崩裂,大火、洪水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儋耳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是作者在游览海南儋耳山时所作,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和理想难以施展的愤懑、痛苦和烦恼,但也不乏旷达乐观的感情。前两句写儋耳山卓而不凡,高峻突兀,直插云霄,远胜他山,表面写山,实质也写自己;后两句又写道旁石,用女娲补天典故鸣不平之意。全诗借物抒情,语言含蓄,以暗喻曲尽其意。篇幅虽然短小,但既写了山,又呼应人事,内容很丰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石”当作“者”,传写之误,一字不工,遂使全篇俱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为宋子主人送高渐离入秦

形式:

每见关中客,无心理筑哀。 徵书昨夜到,不待曙光催。

复制 王夫之 《为宋子主人送高渐离入秦》
类型:

走笔赠刘生思肯三首

形式:

故园枝叶记君家,兄弟风流竞笔花。 泛宅五湖君自远,相逢犹幸在长沙。

复制 王夫之 《走笔赠刘生思肯三首》

哭欧阳三弟叔敬沈湘六首

形式:

枯木难消只赋心,散愁长欲寄知音。 调孤雌霓休文句,哭碎灵床子敬琴。

复制 王夫之 《哭欧阳三弟叔敬沈湘六首》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形式:

便得春风也是枯,藤萝不挂尽萧疏。 遥知练鹊过新绿,只似河阳掷果图。

复制 王夫之 《题林良枯木寒鸦图图有李宾之题句四首》

代书寄衡山戴晋元

形式:

寒山不稳归飞鸟,锦字难传夜静鱼。 闻说茂陵方病渴,莫修封禅数行书。

复制 王夫之 《代书寄衡山戴晋元》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