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已,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舞剑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学生」。玄宗开元三年,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和《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从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到宫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听说过去吴州人张旭,他擅长书写草书字帖,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豪放激扬,放荡不羁,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

公孙大娘:唐玄宗时的舞蹈家。 弟子:指李十二娘。 剑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为戎装女子。 大历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开元三载:公元七一七年。 剑器浑脱:《浑脱》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把《剑器》和《浑脱》综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舞蹈。 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 瞿(qú)唐:即瞿塘峡。 玳(dài)筵:玳瑁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后村诗话》:《舞剑器行》,世所脍炙,绝妙好词也。内云:「先帝侍女八千人……乐极哀来月东出。」余谓「壮士轩昂赴敌场」,一如「儿女恩怨相尔汝」。杜有建安黄初气骨,白未脱长庆体耳。 《唐诗品汇》:刘云:浓至惨黯,如野笛中断,闻者自不堪也。 《唐诗归》:钟云:题是公孙大娘弟子,而序与诗,情事俱属公孙氏,便自穆然深思。钟云:此一语独妙(「罢如江海」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耀如」四句,名状得意,「收」字谓其犹隐隐有声也。但舞一剑,若谓其如雷如霆则非也。周启琦曰:「罢如江海凝清光」,妙。连上三句,觉有精采。 《杜臆》:「来如雷灵收震怒」,凡雷霆震怒,轰然之后。累累远驰,赫有余怒,故「收」字之妙,若轰然一声,阕然而止,虽震怒不为奇也。诗云「感时抚事增惋伤」,则「五十余年似反掌」数句,乃其陚诗本旨;「足茧荒山」,从此而来,尤使人穆然深思也。 《批点唐诗正声》:沉着痛黯,读者无不感慨。 《唐诗快》:乐极哀来,何以即接「月东出」?倒句自奇。(「玳筵急管」句下)。一起有排山倒海之势,后却平平。 《义门读书记》:曲折三致。 《茧斋诗谈》:只「传芬芳」、「神洋洋」六字,已将前叙舞意勾起,不用再说,此烦简相生之妙。 《古欢堂集杂著》: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大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 《唐宋诗醇》:俞如山之嶙峋,后如海之波澜,前半极其浓至,后半感叹,「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也。 《读杜心解》:「绛唇」六句,落到李娘,为篇中叙事处。舞之妙,已就公孙详写,此只以「神扬扬」又字括之,可识虚实互用之法。「感时抚事」句,逗出作诗本旨。「先帝」六句,往事之憾,此本旨也。言公孙而统及女乐,言女乐即是感深先帝。故下段竟以「金粟堆」作转接,此下正写惋伤之情。一句着先帝,一句收归本身。……结二句,所谓对此茫茫,百端交集。行失其所往,止失其所居,作者读者,俱欲噭然一哭。 《杜诗镜铨》:蒋云:《序》中「浏漓顿挫」,「豪荡感激」,便是此诗妙境。形容尽致(「㸌如羿射」句下)。省得妙(「与予问答」句下)。邵云:忽然收转,真是笔有神助(「梨园弟子」四句下)。 《昭昧詹言》:「感时」句是一篇前后脉络章法也,却入于出题中藏之。「金粟堆」又从先帝意中起棱,柯觉身世之戚,兴亡之感,交赴腕下。此诗亦「豪宕感激,浏亮顿挫,独出冠时」。自大历至今,先生一人而已。 《岘佣说诗》:读《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诗,叙天宝事只数语而无限凄凉,可悟《长恨歌》之繁冗。 《十八家诗钞》:张云:「瞿塘」(原诗作「唐」)句一语收入,笔力超绝,而著语不即不离,尤极浑妙。它手为之,便不免钝滞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闱中作 其二 (辛巳)

形式:

斯文自康庄,昧者恒苦陷。 积习使之然,岂不由操鉴。 下士争未荣,恒情避众贱。 苟非削群芜,安能表孤茜。 三更烛易残,五色目终眩。 掩卷下空阶,星月同粲烂。

复制 陈沆 《闱中作 其二 (辛巳)》

临海王淑姑行(己卯)

形式:

此身一许人,安可复改移。 不见王氏淑姑父命字李文炜,临当嫁不谐死之。 李家去姑家二千里修且阻,其父聘姑家不知别聘吉氏女。 相持两不下,议两取,姑为姊,父许女亦许。 母爱女,吾女奈何为人姊。 为我召媒来,吾当自择婿,何必李,怒还其聘绝其使。 母诚爱女女不喜。 五月二十六,门有戏侏儒。 一家俱出观,回头不见淑姑趋。 至母所姊妹所卒不见,姑两金环贯指,灼灼浮出舍后井中,嘻,淑姑。 金环李家聘中物,久不见,奈何藏之姑,藏之殉其躯。 同邑洪节妇,独居一阁曰素辉,不下阁三十年。 姑幼从读书,大义有所传。 至是闻姑死,素车往吊血斑斓。 检箧得诗,上言不怨妾薄命,其下言我生至性赋在天。 李氏子有礼如婿迎以来,载其木主去,展祭中心摧。 其后吉女独于归,岁时拜木主前呼为姊,吉女亦贤哉。

复制 陈沆 《临海王淑姑行(己卯)》

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甲申)

形式:

虎坊桥西人塞涂,来看农部移新居。 农部先生古之儒,三十为郎今白须。 研山安榻十载馀,官贫不能偿屋租。 一枝未许莺将雏,韩城有宅城南隅。 旧庄恰好谋新畲,古苔三尺手自锄。 左桃右竹密复疏,斗室旷如天地初。 奇石巧琢山骨癯,冻云无根青不枯。 月窥窗纸烟覆庐,清梦不减郎官湖。 人言先生一钱无,谁知其富兼京都。 不见移家先移书,琳琅压倒双轮车。 马驮不足继以驴,背负箧笥长须奴。 前街后街行贯鱼,众星移舍连斗枢。 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 屋三十间堂室厨,人与书各分区区。 先生有德德不孤,古今事如发在梳。 心细足偿书中逋,长年家无隔日储。 不改其乐水与蔬,独抱一编坐咿唔。 午热不废丹黄涂,天怜先生诵读劬。 苦井忽涌清凉珠,取之一瓢煎茗炉。 鹤来听茶步廊虚,小啜已足清风徐。 我问奇字朝提壶,升堂颇愧韩门徒。 惟有一事穷相如,长歌当作移家图,日下旧闻或补诸。

复制 陈沆 《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甲申)》

长歌赠王鲁之(甲申)

形式:

与君同在长安住,半载相知不相遇。 与君同出长安城,握手一笑如平生。 君方落拓雕裘敝,我亦萧条不得志。 素衣入洛素衣还,回头幸免红尘累。 行过幽州又赵州,风吹滹沱水倒流。 马上时闻拔剑舞,歌成与我驱穷愁。 袖中况有如椽笔,旧稿新编高突兀。 浩气生吞滟滪波,灵心巧斲峨眉骨。 昨者天子西巡方,垂帘试土凤跸旁。 王褒拜献凌云赋,副以奏御三千章。 君王爱才不即用,要留大器充明堂。 即今归去青城道,燕山楚水皆诗草。 况有子由解唱酬,一双玉树临风皎。 劝君莫学马相如,枉作当年封禅书。 劝君莫学扬大夫,失身投阁非真儒。 自来文章有本末,此去净扫梅花庐。 邯郸城头天欲雪,正是相逢又惜别。 呼来赵姬倚瑟歌,有酒不饮如君何。 人生难得惟知己,挥手忽然成万里。 君家江头我江尾,两心落落如此水。

复制 陈沆 《长歌赠王鲁之(甲申)》
类型:

湖南怀古四首 其二 (甲申)

形式:

吾爱庞士元,名与卧龙埒。 本非百里才,酣酒讵为劣。 小才必自扬,大器如不屑。 骥足固未展,安问疏与拙。 感激而驰驱,凤毛忽摧折。 我行过乡县,允矣怀前哲。 徒负一日长,谁知王伯策。

复制 陈沆 《湖南怀古四首 其二 (甲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