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间 · 休相问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问,怕人问,相问会增添几多怨恨。碧绿的春水涨满池塘,双双嬉戏的紫鸳鸯正拨动春心。 昨天夜里春雨纷纷,天明时阵阵寒气相侵,偏又想起远征戍边的他,很久很久未收到边关的信。

注释

醉花间:唐教坊曲,《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 鸂鶒(xīchì):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如舵,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又名紫鸳鸯。趁:趁便,乘机。 夜:一作“日”。霏霏(fēi):雨雪盛貌。 临明:即将天明。寒一阵:犹言阵阵寒气。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绝:无,没有。边庭:边地,边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女主人公对征人思念的闺怨词。词的前三句,连用三个“相问”,并以“休”、“怕”、“添恨”加深其感情色彩,将思妇怨情写浓了。“春水”二句,以眼前之景烘托心情;换头二句,从环境烘写心境。这四句隐隐传出了主人公对征人的思念情,托出了她的孤寂、清冷。末二句,写己忆深,写彼信绝,相思怨情充溢字里行间;十个字,画龙点睛,道出全篇主意。全词语浅情真,情致缠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陈廷焯《云韶集》:“此种起笔,合下章自成章法,自是一时兴到之作,婉约无比。后人屡屡效之,反觉数见不鲜矣。” 张德流《词微》:“《醉花间》云:‘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其又一阕云:‘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孙荆台《谒金门》云:‘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皆欧阳永叔所谓陡健之笔。” 况周颐《餐樱庑词话》:“《花间集》毛文锡三十一首,余只喜《醉花间》后段:‘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沉着。”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言已拼得不相闻问。人苦独居,不及相趁之鸂鶒,而晓来过雨,忽念征人远戍,寒到君边,虽言‘休相问’,安能不问?越抛可,越是缠绵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毛文锡

毛文锡,,字平珪,唐末五代时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
复制作者 毛文锡
猜您喜欢

送瀛洲先生元举叔谈命郡城

形式:

谁遣谈天太逼真,取憎造物得辞贫。 不妨小隐君平肆,戏与人间阅贵人。

复制 杨万里 《送瀛洲先生元举叔谈命郡城》

雾中见灵山依约不真

形式:

东来两眼不曾寒,四顾千峰掠晓鬟。 天欲恼人消几许,只教和雾看灵山。

复制 杨万里 《雾中见灵山依约不真》
类型:

上元日晚过顺溪

形式:

恰恰元宵雨脚垂,天风为我扫除之。 怪来平地寒如许,雪满远峰人未知。

复制 杨万里 《上元日晚过顺溪》

新淦抛江

形式:

烟雨横江水著天,不曾夏涝似今年。 缘堤何用千株柳,只与行人碍过船。

复制 杨万里 《新淦抛江》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形式:

凫鹜行中脱病身,竹林深处得幽人。 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复制 杨万里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