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蕃故人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流涕。

注释
没蕃(fā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称异族为“蕃”,此处当指大食,即阿拉伯帝国。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8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
没全师:全军覆没。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
残旗:残留的军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的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无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此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无军的营帐无人去此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注释

没蕃(fá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称异族为「蕃」。據「前年戍月支」句,此处当指大食,卽阿拉伯帝国。 戍:征伐。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 没全师:全军覆没。 蕃汉:吐蕃和唐朝。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 残旗:残留的军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没蕃故人》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三百八十四卷第一百一十一首。此诗首联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颔联承接上文写诗人与友人消息断绝、不知生死的沉痛之情;颈联用一组特写镜头,想象全军覆没后的惨景;尾联情真意切,诚堪呜咽,揭示诗人内心两为其难、望涯痛哭的曲折心情。全诗不着议论,但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没蕃故人和唐军将士的深切同情,而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事的忧虑亦隐寓其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籍介绍和张籍诗词大全

诗人: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
复制作者 张籍
猜您喜欢

归故里

形式:

忆昔走避兵,弃别乡井去。 意将朝暮归,行行重回顾。 安知今一纪,方踏去时路。 四郊皆蔓草,白日暝如雾。 披榛访闾里,隔水拜丘墓。 伤哉脊令原,黄蒿走狐兔。 别墅破垣在,邮亭乃新作。 邻儿二三辈,衡茅昼扃户。 初若不相识,熟视肖厥父。 坐久泣且言,为我话亲故。 什九死兵戈,馀亡不知处。 其词吐未终,我泪已如注。 对食不能餐,相期归蚁聚。 吾将语吾儿,卖书买农具。 归耕滆上田,宜若乌返哺。 吾其正丘首,此心庶无负。

复制 谢应芳 《归故里》

石箭头歌

形式:

南山烂尽苍云根,飘风势欲倾昆仑。何物老砮作遗镞,神镵鬼削秋无痕。 沉沙不随戈戟折,太阴玄精壮冰结。五丁假手出重泉,犹带尧时九乌血。 羵羊肝胆破,尼子走折足。独有老於菟,坐啸风满谷。 猿臂将军骨已枯,苍头庐儿金仆姑,时乎时乎奈尔砮。

复制 谢应芳 《石箭头歌》

祭顾玉山诗

形式:

于乎玉山翁,先世吴右族。 生逢元盛时,当路屡推毂。 辞荣乐萧散,竟蕴璞中玉。 早持万金产,转手授家督。 不为五岳游,家园莳花竹。 读书数千卷,旁覈聃与竺。 非无酒如渑,过客佳乃肃。 徒见驷马车,未若一儒服。 缁黄粲然者,待遇亦刮目。 常言性嗜诗,趣味胜粱肉。 兴来抉云汉,毫端注飞瀑。 词林采英华,琰刻播芬馥。 承平三十年,啸傲心自足。 世故一变更,十室九颠覆。 幽栖绰山下,拟比王官谷。 时余逃难来,憔悴如病鹄。 相见恨殊晚,姓名闻已熟。 夜饮嘉树轩,明朝杯又续。 高堂桂花秋,金钗剪银烛。 双歌棹觥船,洗我愁万斛。 一留两月馀,坐客常五六。 写图纪觞咏,坠水亦有曲。 连床可诗斋,清话屡同宿。 择邻移我家,岁晚安且燠。 奈何鼙鼓声,忽若雷震屋。 娄人悉惊散,我亦猿失木。 萍漂甫里东,卖文如卖卜。 感翁数相过,馈问慰穷蹙。 翁亦客槜李,远避赋蛇毒。 山川郁相望,诗筒时往复。 陵谷复一变,翁归理松菊。 松菊理未能,蒺藜俄困辱。 余舟榜笠泽,访旧宿西塾。 夜深屏舆隶,促膝语心腹。 春风旧池馆,荒烟秋草绿。 朝廷更化初,召役事重穋。 挈家赴临濠,星言去程速。 送行愧邹游,口占谢龟缩。 诗去秋复春,客来书满幅。 念我及儿辈,举室蒙记录。 自言多疾疢,经年在床褥。 郁攸屡惊吓,使我长觳?。 尚须手颤定,亲札寄篇牍。 安知仅逾月,遽尔闻不禄。 初疑传者讹,细问泪盈掬。 嗟余老异乡,知己失鲍叔。 芜辞叙畴昔,哀吟甚于哭。 神交死如生,歆此杯中醁。

复制 谢应芳 《祭顾玉山诗》

慧山泉

形式:

此山一别二十年,此水流出山中铅。 人言近日绝可喜,不见流铅但流水。 老夫来访旧烟霞,僧铛试瀹赵州茶。 惜哉泉味美如故,不比世味如蒸沙。

复制 谢应芳 《慧山泉》

送李彦明归高邮

形式:

老夫归从东海头,春风送客归秦邮。出门复睹雁北乡,物我喜得同悠悠。 吴船鼓棹渡江去,乌轮正挂扶桑树。桃花倚岸笑相看,杜宇催人啼不住。 征袍十年尘土多,濯缨今年《沧浪歌》。一百五日寒食雨,三十六湖春水波。 交游台榭剪荆棘,继美前修集佳客。谁能唤起老龙眠,重写耳孙湖上宅。

复制 谢应芳 《送李彦明归高邮》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