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 其六 夏编修沅

京华对衡宇,好友如君稀。
君如宝在璞,山岳含其辉。
骨重复神寒,温密无缄机。
摛辞尚典要,书卷堆四围。
十载雅投分,缠绵意入微。
下马登君堂,稚子牵我衣。
一日不相见,三秋如调饥。
东门风雪中,送子衔恤归。
江临北固山,松筠堪掩扉。
经时不寄书,忽同朝露晞。
竟符乘槎谶,使我长歔欷。
张英介绍和张英诗词大全

诗人:张英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
复制作者 张英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胡黄连

形式:

释名 亦名割孤露泽。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 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等伤胃的药物)。用胡黄连半两、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入雄猪胆汁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用胡黄连半两、棉姜一两(炮过),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甘草汤送下。 小儿黄疸。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吐血、鼻出血。用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加猪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临睡时服五十丸,茅花汤送下。 血痢不止。用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茶送下。 婴儿眼睛发红。用胡黄连研细,加茶调匀,涂手足心。 痈疽疮肿。用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加茶或鸡蛋清调搽。疮已溃或未溃都可用此方。 痔疮疼肿难忍。用胡黄连末和鹅胆汁调匀涂患处。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胡黄连》

本草纲目 · 草部 · 肉豆蔻

形式:

气味 (实)辛、温、无毒。 主治 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暖脾胃,固大肠。 附方 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肉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肉豆蔻》

本草纲目 · 草部 · 蓬莪术

形式:

释名 莪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心腹冷痛。用蓬莪期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如是腰痛,则用核桃酒送下。 小儿气痛。和蓬莪茂盛炮熟,研细,热酒送服一钱。 上气喘急。用蓬莪茂五钱,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婴儿吐乳。用蓬莪茂少许,加绿豆大的一粒盐,放入乳一合中煎开几次,去掉渣滓,再加两粟米大的牛黄一块,给病儿服。很有效。 附方 莪茂的功用是破血祛瘀,消积止痛。李时珍说“郁金入心,专治血分这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之气;述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蓬莪茂已面为医家治积聚诸气的要药,与荆棱同用,效果更好,月脂过多及妊妇,忌用本品。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蓬莪术》

本草纲目 · 草部 · 薰草

形式: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头风旋晕(痰逆、恶心、懒食)。用真零陵香、藿者叶、香附子(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小儿鼻塞头热。用薰草一两、羊髓三两,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头风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鸡蛋白调匀,搽头几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牙齿疼痛。用薰草叶煎水含漱。 梦遗失精。用薰草、人参、白术、白芍药、生地黄、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汤”。 节育断产。用薰草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连续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盐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两加广木香一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热米汤送服一钱半,即可止痢。用药期间,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附方 薰草是古代著名的香草,以其在零陵多产,故又有零陵香之称。此药常用以治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等症,但多服则引起气喘,应加以注意。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薰草》

本草纲目 · 草部 · 蘼无

形式:

释名 亦名薇芜、蕲、江蓠。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蘼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