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

东皇太一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
  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
  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
  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
  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
  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云中君
  我沐浴兰汤满身飘香,穿上彩衣像鲜花一样。
  看云神宛曲停留云端,神光灿烂气宇轩昂。
  你安居在云间殿堂,功德广大与日月齐光。
  你驾龙车穿五彩衣裳,翱翔空中游览四方。
  神光闪闪你从天而降,又疾速高飞重返天上。
  高瞻远瞩超越九州,恩被四海功德无量。
  思念神君长长叹息,忧心忡忡黯然神伤。

湘君
  你犹豫不决迟迟不来,为谁停留在水中沙洲?
  我天生丽质又修饰打扮,急流中驾起芳香的桂舟。
  令沅水湘水风平浪静,让长江安安静静地流。
  盼望你啊你却不来,吹排箫啊我在思念谁?
  我驾起龙舟向北航行,掉转船头抵达洞庭。
  用薜荔做帘蕙草做帐,拿香荪饰桨香兰饰旌。
  极目骋怀遥望涔阳,扬起风帆横渡大江。
  一路飞舟不见你的踪影,侍女啊也为我叹息悲伤。
  热泪纵横不住流淌,思念你啊痛断肝肠。
  荡起双桨把稳船舵,飞舟破浪卷起千堆雪。
  薜荔长在陆上啊偏要水中采,荷花开在水中啊却上树梢折。
  二人不同心媒人也徒劳,恩爱不深厚轻易抛弃我。
  石滩上的水啊浅又浅,龙舟轻又快啊飞向前。
  相爱不忠诚招人长怨恨,约会不守信却说没空闲。
  早晨在江边急速奔走,傍晚泊舟在北洲停留。
  孤独的鸟儿在屋上栖息,弯弯的江水在堂前缓流。
  把玉块抛向滚滚江流。
  把玉佩丢在澧水之滨。
  在芳洲上采摘杜若,赠给下女聊表寸心。
  时光匆匆不会再来,放宽心怀静候佳音。

湘夫人
  夫人降临在江北小洲,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
  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鸟儿为啥聚集水草里,鱼网为啥挂在树枝头?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香兰,心中思念你,口中未敢言。
  恍恍惚惚向远方张望,但见湘江北去流水潺潺。
  驼鹿为啥觅食在庭院,蛟龙为啥回游在水边?
  早晨在江边跃马飞驰,傍晚渡过江到了西岸。
  听到夫人的亲切召唤,驾起快车一同归乐园。
  宫室豪华筑在水中央,荷叶圆圆盖在屋顶上。
  香荪饰墙紫贝铺庭院,花椒香味浓郁充满厅堂。
  桂木做正梁,木兰做椽子,辛夷做门楣,白芷饰卧房。
  湘夫人编织薜荔巧手做帷帐,剖开蕙草放在帐顶上。
  白玉为镇压住坐席,摆上石兰满室芬芳。
  荷叶屋顶再加放白芷,杜衡缠绕让满院飘香。
  聚集百草布满庭院,香花摆在门旁走廊。
  九疑众神前来迎接,群神云集纷纷扬扬。
  把香囊抛向滚滚江流,把禅衣扔在澧水之滨。
  在沙洲上拔取杜若,赠寄远方人聊表寸心。
  好时光不能骤然得到,且逍遥等待吉日良辰。

大司命
  敞开了天国的大门,我乘上浓密的乌云。
  命令旋风为我开道,叫那暴雨洗洒路尘。
  神君盘旋从空中下降,我紧跟着你越过空桑。
  九州上芸芸众生闹嚷嚷,谁生谁死都握在我手上。
  高空里我安详地飞翔,乘天地正气驾驭阴阳。
  我虔诚恭敬紧跟着你,把天帝权威带到九州上。
  神衣飘动啊长又长,玉佩闪烁啊放光芒。
  一阴一阳啊变幻莫测,我做的事啊众人怎知详。
  折一枝神麻的玉色花朵,送给你这将离去的神灵。
  衰老已经渐渐地到来,不亲近就更要疏远感情。
  我乘着龙车车声辚辚,高飞冲天啊直入重云。
  手持一束桂枝久久伫立,愈是想念啊愈是伤心。
  伤心哀愁又有什么用,但愿像现在康健无损。
  人的寿命本来有定分,死生离合啊怎能由人?

少司命
  芬芳的秋兰,洁白的麋芜,并列生长在堂下漫布。
  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朵,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人们自有娇美的小儿女,你为何还要替他们愁苦?
  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满堂的人儿都倾慕你,只对我传情把秋波送。
  来时默默走时无言语,乘风驾云飘然离我去。
  悲哀莫过于有情人离别,欢乐莫过于知心人团聚。
  荷叶做衣蕙草做腰带,匆匆而来忽然飘天外。
  傍晚时你投宿在帝郊,云端里你又把谁等待?
  想与你一同沐浴在咸池,想与你同晒头发在山窝。
  盼望美人啊美人不来,心神恍惚啊当风高歌。
  孔雀车盖翡翠旗旌,飞上九天扫除彗星。
  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保护老百姓神中你最行。

东君
  一轮红日将出现在东方,照耀我的栏杆神木扶桑。
  抚拍我的宝马安步缓行,夜色渐渐消失露出曙光。
  驾着龙车车声如雷响,遍插云旗旗帜随风扬。
  长叹一声将要升天去,低头徘徊又把故乡望。
  车声旗色娱乐人心醉,观者着迷竟把归家忘。
  绷紧琴弦鼓声相对响,敲击大钟钟架摇晃晃。
  吹奏横笛竽笛声相和,思恋灵巫贤惠又漂亮。
  舞姿翩翩像翠鸟轻飞,载歌载舞齐声诵诗章。
  按照音律唱踏着节拍舞,群神来迎接多得遮太阳。
  青云做衣白霓做裙裳,高举长箭射杀贼天狼。
  操持天弓向西方沉落,拿起北斗舀取桂酒浆。
  抓住马缰绳高高飞驰,幽幽黑暗中急奔东方。

河伯
  河神啊,与你一起游九河,急风冲起河水泛洪波。
  乘坐水车荷叶做车盖,双龙驾辕双螭来拉车。
  登上昆仑纵目望四方,心意飞扬胸怀多宽畅。
  日暮美景流连竟忘归,突然警醒更怀念水乡。
  鱼鳞做屋瓦厅堂画蛟龙,紫贝饰门阙珍珠饰玉宫,河伯啊,为何久住水中?
  乘上白鼋文鱼伴,同游沙洲永相随,绵绵情深如流水。
  与你携手向东行,送你同到河南岸。
  滔滔河水来欢迎,鱼儿列队来陪伴。

山鬼
  好像有个人儿在山坳,身披薜荔女萝束细腰。
  含情脉脉开口微微笑,你爱我啊美丽又窈窕。
  赤豹前拉车,后跟大花狸,辛夷木做车桂枝做旌旗。
  石兰做车盖杜衡做飘带,折下香花送给意中的你。
  我身居竹林深处暗不见天日,通路艰难险阻使我来迟。
  我孤独地站在高山顶端,云海茫茫在我脚下翻卷。
  昏昏暗暗白昼如夜晚,东风阵阵飘洒着细雨。
  痴心等待你不思回返,红颜已凋谢谁来顾盼?
  采灵芝仙草在那巫山间,山石嶙峋葛藤蔓蔓。
  怨恨你失约惆怅我忘返,你也思念我只是不得闲。
  山中人儿纯真像杜若,啜饮石泉伫立松柏下。
  你想我谁知是真是假。
  雷声隆隆细雨飘扬,长猿夜啼声声断人肠。
  秋风飒飒黄叶飘零,痴情思公子徒自哀伤。

国殇
  手持吴戈身披犀牛甲,车轮交错短兵相厮杀。
  旌旗蔽日阵前敌人多如云,勇士争先哪怕乱箭交坠下。
  强敌冲我阵,队列遭践踏,左骖倒地死,右服被刀扎。
  车轮深陷四匹战马被拴住,挥动鼓槌猛敲响鼓勇拼杀。
  苍天哀怨神灵怒气迸发,将士阵亡尸横荒野山下。
  勇夫出征一去不复返,荒原渺茫道路多遥远。
  佩带长剑秦弓拿在手,身首分离雄心永不变。
  真是既勇敢啊又有武艺,始终刚强啊不可侵凌。
  身虽死啊精神不死显威灵,就是做鬼啊也是鬼中雄。

礼魂
  祭礼完成一齐击鸣鼓,传递鲜花轮番来跳舞,美女高唱歌声多安舒。
  春兰秋菊常供奉,祭礼不绝传千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内容简介

  《九歌》是屈赋中最精、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它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为诗;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为诗;以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晚年放逐南楚沅湘之间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荡志而愉乐”,“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九歌》包括11章,前人为了使它们符合“九”的成数,曾作过种种凑合。如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张《湘君》、《湘夫人》并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为一章。《闻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张以《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中间九章为“九歌”正文。但多数人的意见,以“九”为虚数,同意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之说,认为前十章是祭十种神灵,所祭的十种神灵,从古代人类宗教思想的渊源来考察,都跟生产斗争与生存竞争有密切关系。十种神灵又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天神──东皇太一(天神之贵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寿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东君(太阳神);②地□──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③人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有人认为,在上述十种神灵里面,篇首“东皇太一”为至尊,篇末“国殇”为烈士,都是男性;其余则是阴阳二性相偶,即东君(男)与云中君(女),大司命(男)与少司命(女),湘君(男)与湘夫人(女),河伯(男)与山鬼(女)。《九歌》原来的篇次,也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关系排列的,今本《东君》误倒(闻一多《楚辞校补》)。

  从《九歌》的内容和形式看,似为已具雏形的赛神歌舞剧。《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如余、吾、君、女(汝)、佳人、公子等,它们都是歌舞剧唱词中的称谓。主唱身份不外三种:一是扮神的巫觋,男巫扮阳神,女巫扮阴神;二是接神的巫觋,男巫迎阴神,女巫迎阳神;三是助祭的巫觋。所以《九歌》的结构多以男巫女巫互相唱和的形式出现。清代陈本礼就曾指出:“《九歌》之乐。有男巫歌者。有女巫歌者;有巫觋并舞而歌者;有一巫唱而众巫和者。”(《屈辞精义》)这样,《九歌》中便有了大量的男女相悦之词,在宗教仪式、人神关系的纱幕下,表演着人世间男女恋爱的活剧。这种男女感情的抒写,是极其复杂曲折的:有时表现为求神不至的思慕之情,有时表现为待神不来的猜疑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会的欢快之情,有时表现为与神相别的悲痛与别后的哀思。从诗歌意境上看,颇有独到之处。

  朱熹曾评《九歌》说:“比其类,则宜为三《颂》之属;而论其辞,则反为《国风》再变之《郑》、《卫》矣。”(《楚辞辩证》)同是言情之作,而《九歌》较之《诗经》的郑、卫之风,确实不同。但这并非由于“世风日下”的“再变”,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表现。郑、卫之诗,表现了北方民歌所特有的质直与纯朴;而《九歌》则不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而且呈现出深邃、幽隐、曲折、婉丽的情调,别具一种奇异浓郁的艺术魅力。

  男女之情并不能概括《九歌》的全部内容。作为祭歌,由于它每一章所祭的对象不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如《东皇太一》的肃穆,《国殇》的壮烈,便与男女之情无涉。《国殇》是一首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也是一支发扬蹈厉、鼓舞士气的战歌。它通过对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死难的英雄,从中反映了楚民族性格的一个侧面。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面上是超人间的神,实质上是现实中人的神化,在人物感情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名称由来

  关于“九歌”名称的来历,王逸认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间祭歌创作的。朱熹认为是屈原对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词”(《楚辞集注》)。胡适则认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与屈原传说绝无关系”(《读楚辞》)。今人多取朱说。

  《九歌》由于以民间祭歌为基础,所以具有楚国民间祭神巫歌的许多特色,《汉书·地理志》说:“(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吕氏春秋·侈乐》也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所谓“巫音”,即巫觋祭神的乐歌,这是《九歌》与屈原其他诗篇的不同之处。但是,作品中如“载云旗兮委迤”、“九嶷缤兮并迎”、“吾道兮洞庭”等诗句,“老冉冉”、“纷总总”等习用语,又与屈原其他诗作一脉相通。因此,它应当是屈原诗歌艺术整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九歌”名称,来源甚古。除《尚书》、《左传》、《山海经》所称引者外,《离骚》中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乐”,《天问》中有“启棘宾商,九辩九歌”诸语。各书所说到的“九歌”内容虽有种种演化,但可证“九歌”乃是传说中很古的乐章。至于屈原用它作为篇名,似乎不会跟远古“九歌”的章数有关,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调相同。可能是取其“娱神”这一点,再结合《离骚》所说的“康娱”、“乐”的意思,基本上属于新歌袭旧名的类型。

  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赵简子梦中升天所听到的“广乐九奏万舞”,即《九歌》与配合著《九歌》的韶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九歌》自被夏后启偷到人间来,一场欢宴,竟惹出五子之乱而终于使夏人亡国。这神话的历史背景大概如下。《九歌》韶舞是夏人的盛乐,或许只郊祭上天时方能使用。启曾奏此乐以享上天,即所谓钧台之享。正如一般原始社会的音乐,这乐舞的内容颇为猥亵。只因原始生活中,宗教与性爱颇不易分,所以虽猥亵而仍不妨为享神的乐。也许就在那次郊天的大宴享中,启与太康父子之间,为著有仍二女(即“五子之母”)起了冲突。事态扩大到一种程度,太康竟领着弟弟们造起反来,结果敌人——夷羿乘虚而入,把有夏灭了。(关于此事,另有考证。)启享天神,本是启请客。传说把启请客弄成启被请,于是乃有启上天作客的故事。这大概是因为所谓“启宾天”的“宾”字,(《天问》“启棘宾商”即宾天,《大荒西经》“开上三嫔于天”,嫔宾同。)本有“请客”与“作客”二义,而造成的结果。请客既变成作客,享天所用的乐便变为天上的乐,而奏乐享客也就变为作客偷乐了。传说的错乱大概只在这一点上,其余部分说启因《九歌》而亡国,却颇合事实。这里特别提出这几点,是要指明《九歌》最古的作用及其带猥亵性的内容,因为这对于解释《楚辞·九歌》是颇有帮助的。少司命一说是主宰人祸福的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祭祀性质

  《好歌》具有浓厚的宗教祭祀性质。王逸《楚辞章句》说:“《好歌》者,屈原所情作也。昔楚人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官陋,因作《好歌》之曲”楚人沅、湘之间“信鬼而好祠”,与同期的中原相比,其祭祀方式具有更强的原始色彩。所以,尽管楚辞《好歌》经过屈原加工,但其民间祭祀痕迹尚可看出。其中巫师装扮的各位富有个性的神灵,都同中原一带官方的祭祀乐舞有明显差异。历代史书大都对楚地巫风有过记载。《汉书·地理志》云:“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原地带,对于鬼神则是“敬而远之”。这些记载体现了楚人同中原一带在对待鬼神态度上的差异。中原文明成熟较早,宗教祭祀与王权的政治理想结合较紧,尤其是经过西周礼乐洗礼之后,其原始色彩更加淡化。《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向孔子询问鬼神之事,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种态度说明了儒家的治世态度,这种态度也典型地代表了北方中原一带的宗教观。楚地祭祀形式则因其浓厚的巫风而保留了更多原始遗风。《隋书·地理志》云:“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情制《好歌》,盖由此也。”所以,《好歌》是在楚地巫风大背景下的产物。

  闻一多曾将《好歌》“悬解”情一出大型歌舞剧,对我们研究《好歌》的戏剧因素颇有启发。《好歌》中虽然具有娱乐与扮演因素,而且某些篇章可构成一定情节,但并非所祭祀的每位神灵之间都有必然联系,整个《好歌》并未能构成完整的情节。巫师们时而扮神、时而媚神,其目的还是情了迎请神灵莅临祭坛、获得神灵的福佑,而非情了单纯的表演,故还不能将《好歌》看作一部完整的歌舞剧。另外,《好歌》虽然是在祭祀歌乐基础上加工改编的,但屈原的文学化创作也不能排斥。现存的《好歌》主要以文学作品形式出现,是骚体诗歌。研究《好歌》的戏剧因素,不能停留于《好歌》本身,应当透过《好歌》,看此类形式在民间祭祀过程中的娱乐和扮演行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 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 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 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 竽瑟齐奏乐音强。 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 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注释

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天神名,具体是何种神祇,历代学者说法不一。 吉日:吉祥的日子。 辰良:即良辰。 穆:恭敬肃穆。 愉:同“娱”,此处指娱神,使神灵愉快、欢乐。 上皇:即东皇太一。 珥:指剑柄上端像两耳突出的饰品。 璆(qiú):形容玉石相悬击的样子。 锵:象声词,此处指佩玉相碰撞而发出的声响。 瑶席:珍贵华美的席垫。瑶,美玉。 玉瑱(zhèn):同“镇”,用玉做的压席器物。 盍(hé):同“合”,聚集在一起。 琼芳:指赤玉般美丽的花朵。琼,赤色玉。 蕙:香草名,兰科植物。 肴蒸:大块的肉。 藉(jiè):垫底用的东西。 椒浆:用有香味的椒浸泡的美酒。 枹(fú):鼓槌。 拊(fǔ):敲击。 安歌:歌声徐缓安详。 陈:此处指乐器声大作。 浩倡:倡同“唱”;浩倡指大声唱,气势浩荡。 灵:楚人称神、巫为灵,这里指以歌舞娱神的群巫。 偃蹇:指舞姿优美的样子。 姣服:美丽的服饰。 芳菲菲:香气浓郁的样子。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调。 繁会:众音汇成一片,指齐奏。 君:此处指东皇太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九歌》的开首篇,是祭祀东皇太一的祭歌。全诗自始至终只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神东皇太一的敬重、欢迎与祈望,希望春神多多赐福人间,给人类的生命繁衍、农作物生长带来福音。此诗篇幅虽短,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场面隆重,气氛热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洪兴祖《楚辞补注》:五臣云:每篇之目皆楚之神名。所以列于篇后者,亦犹《毛诗》题章之趣。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 朱熹《楚辞集注》:东皇太一,一本上有祠字,下诸篇同。太一,神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汉书》云:“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淮南子》曰:“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宫者,太一之居。”此篇言其竭诚尽礼以事神,而愿神之欣悦安宁,以寄人臣尽忠竭力,爱君无已之意,所谓全篇之比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屈原介绍和屈原诗词大全

诗人: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
复制作者 屈原
猜您喜欢

上曾赞府三首 其二

形式:

只向廛中隐,幽居地更偏。竹风吹夜月,梅雪堕寒烟。 心定欺云石,神清照野泉。一峰擎坏塔,终日在吟边。

复制 吴惟信 《上曾赞府三首 其二》

赠俞进可 其二

形式:

贫为耽诗得,诗高贫未除。身从乡井隐,名待御屏书。 寡合人为傲,回观世自疏。寥寥诸葛志,宁久在茅庐。

复制 吴惟信 《赠俞进可 其二》

赠老僧

形式:

风骨棱棱雪满头,帽尘慵拂涕慵收。天晴放鹤方开户,雨后看山不下楼。 树底持经阴径远,竹边洗钵小池幽。自惭犹有尘缘在,安得相从老一丘。

复制 吴惟信 《赠老僧》

赠广淳破衣 其三

形式:

蒲团坐得心成佛,却便随流似不曾。对客清谈皆有理,求他妙用独无凭。 穷通数外三春定,智慧光中万古镫。俗眼安知真实行,空于画壁看高僧。

复制 吴惟信 《赠广淳破衣 其三》

赠隐者

形式:

湖上居家住最幽,檐牙倒影落沧洲。诗成梅坞三更月,酒醒莲塘半夜秋。 移石为添烧药灶,卖□因起读书楼。经年不入烟城去,长倚栏干看白鸥。

复制 吴惟信 《赠隐者》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