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绅介绍和李绅诗词大全

诗人:李绅

李绅,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
复制作者 李绅
猜您喜欢

皇女周汉国端孝公主挽诗二首

形式:

孝谨亲颜悦,端严妇德修。 鹊桥犹纪节,鸾扇忽惊秋。 鲁笔王姬卒,湘弦帝子愁。 愿言宽圣抱,已返蕊宫游。

复制 刘克庄 《皇女周汉国端孝公主挽诗二首》
类型:

方氏侄女哀

形式:

少也矜华整,俄而扫艳秾。 吾常才道韫,汝竟妻南容。 薄味宁蔬素,流芳欠管彤。 伯兄与邱嫂,净土必相逢。

复制 刘克庄 《方氏侄女哀》

目疾一首

形式:

疾起自肝家,眵昏认物差。 昔如虹贯日,今隔雾看花。 暝鹊惊飞匝,凉蟾瞥露些。 庙堂见章奏,应笑字攲斜。

复制 刘克庄 《目疾一首》

送黄□赴补

形式:

泽宫选新俊,鼓箧者云从。 此士堪穿扎,同人学避锋。 朝家方教胄,天子必临雍。 去去飞潜异,云山隔几重。

复制 刘克庄 《送黄□赴补》

梅花一首

形式:

造化生尤物,居然冠众芳。 东家傅粉白,西域返魂香。 真可婿芍药,未妨妃海棠。 平生恨欧九,极口说姚黄。

复制 刘克庄 《梅花一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