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社日时期祭祀活动结束后,烟雾四散,乌鸦都归巢了。我手持景杯,看繁茂的庄稼。喜庆活动喧闹无比,大家笑哈哈。壤歌亭外风景优美如画,微风徐来,让人十分舒畅。我如同晋朝那些名士悠闲而不羡荣华,也不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注帝
越调:宫调名。平湖乐:曲牌名。尧庙:在山西临汾境内汾水东八里。秋社:古代于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秋社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
社坛:祭祀社神的祭坛。
多稼:丰收。
壤歌亭:出自《击壤歌》,意思为尧庙中建筑名。据皇甫谧《帝王世纪》,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人因以“壤歌”为尧时清平的象征。壤,一种履形的木制戏具。
致有:尽有,有的是。
日夕佳:晋陶渊明《饮景》诗:“山气日夕佳。”主要表现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禅意盎然,关于隐居生活的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当是王恽出判平阳(今山西临汾)时所作。作者时官平阳路总管府判官,尧庙即在其辖境之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古代的秋社,是从中央到地方民间都十分重视的祭祀供动。整个供动分为两大仪式,一是祭献,向以社神为代表的后土神祇敬献供品;二是娱神,包括赛社、演剧、民间歌舞聚饮等。此篇所写,祭献仪式已经结束,祭坛上的香烟渐渐消淡,就连争献坛上祭品的乌鸦也飞回了树林。作品由此时入手,除了因为第二仪式——娱神供动是秋社的精华所在以外,还有他个人身份上的原因。原来像尧庙这种规格的秋社,祭献需由地方官员亲自主持参加,所谓“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宋史·礼志》)。略去祭献繁文缛节的描写,也就表示他已经结束了官员在仪式中的任务,可以静下心来,“把酒观多稼”,将自己融入百姓的喜庆之中。所以起首的两句既是自占身份,也是揭开娱欢乐章的一段得体的前奏。

  祭社仪式既已告一段落,便开始了祭民们自己的节日。他们举酒痛饮,一边心满意足地眺望着丰收的庄稼;乐声奏响了,此起彼伏,各不相让,人们在壤歌象前笑语喧哗。作品以简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尧庙秋社娱神 其实也是自娱)供动的欢乐景象。“多稼”、“壤歌象”、“山如画”是旁景的衬托,却处处充实了秋社熙乐和丰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壤歌象外山如画”一句的插入,更是兴象无穷。“壤歌”是上古百姓清平安泰的典故,以之名象,凭这个处所,便能引起当下祭民们人乐年丰的联想;“人逢喜事精神爽”,“山如画”无疑是人们喜溢于心而发生的感受;在“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之后,接此一句写景,顿生有声有色、动、静相济之妙;而这种声、色、动、静,无不富于形象性,又恰恰映合了“把酒观多稼”的微酣而快意的心态。

  此曲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并且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只要当一名高尚脱俗、无为而治的官吏,就不必定要倦宦归隐。这一笔充分说明了秋社喜庆景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一感受是通过典故而表达的,供用无痕,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恽介绍和王恽诗词大全

诗人: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复制作者 王恽
猜您喜欢

阮郎归(惜春)

形式:

映阶芳草净无尘。新晴隔柳阴。绿丝步障碧茸茵。遮藏欲尽春。 寒未了,酒须深。残花无处寻。年来陪尽惜春心。闲愁渐不禁。

复制 毛滂 《阮郎归(惜春)》

浣溪沙(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形式:

小雨初收蝶做团。和风轻拂燕泥干。秋千院落落花寒。 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余欢。一春心绪倚阑干。

复制 毛滂 《浣溪沙(寒食初晴东堂对酒)》

浣溪沙(寒食初晴,桃杏皆已零落,独牡丹欲开)

形式:

魏紫姚黄欲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残红吹尽恰才晴。 芳草池塘新涨绿。官桥杨柳半拖青。秋千院落管弦声。

复制 毛滂 《浣溪沙(寒食初晴,桃杏皆已零落,独牡丹欲开)》

玉楼春(席上和衢守李师文)

形式: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酴醿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箫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复制 毛滂 《玉楼春(席上和衢守李师文)》
类型:

七娘子(舟中早秋)

形式:

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 离多绿鬓多时白。这离情、不似而今惜。云外长安,斜晖脉脉。西风吹梦来无迹。

复制 毛滂 《七娘子(舟中早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