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

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 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 浅复深:由浅到深。据《牡丹史》载:牡丹有“娇容三变”之说:“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 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五言绝句诗前两句写牡丹娇艳可爱的丰姿和闲雅安静的气度,后两句写花欲凋谢时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含蓄蕴藉,馀味悠长。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这两句先侧重写牡丹枝叶的状态和花的色彩。诗人以人写花,说碧绿鲜艳的牡丹叶,簇簇拥立,多像一个身着绿妆娴静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时浅时深错落有致的红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开首这两句,诗人把美人和牡丹融为一体,写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这两句是写“牡丹仙子”的内心世界,说花儿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为牡丹花与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娇嫩妩媚,姿容娟秀,清香万里,占尽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驻,谁也无法挽留,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与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会调零衰败,渐渐枯萎。因此,人们只知道欣赏春色,欣赏牡丹花的鲜艳,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这首诗以美人喻花,意境优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费苦心。以“绿艳”衬托“红衣”,使牡丹显得娇媚动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红颜易衰,而让花儿自愁自哀自伤自叹,真是翻奇出新,别有一番情致。全诗把牡丹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较好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北京大学教授肖驰《中国诗歌美学》:王维在各种颜色中也能感受到静:“绿艳闲且静”,“色静深松里”,“青草肃澄陂”,无不表现着一种渊泊而绝不激动的境界。 吉林大学教授王树海《禅魂诗魄》:唐汝询说:“唐人探物之作,惟右丞最深。”是说他对于自然景认识摹写深处于“心”。这里牡丹简直就是一得道的高人,显然是一种自然的人化,自然的心化。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维介绍和王维诗词大全

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
复制作者 王维
猜您喜欢

忆江南 其二 春闷(壬午)

形式:

花事好,还又怯春寒。 桃杏嫩分眉黛色,青芹尖整碧于簪。 应教谁共看。

复制 徐籀 《忆江南 其二 春闷(壬午)》

如梦令 闺幼(壬午)

形式:

杨柳试风轻袅。 不语樱桃圆小。 一笑眼生波,何处骂人春鸟。 休恼。 休恼。 豆寇花开还早。

复制 徐籀 《如梦令 闺幼(壬午)》

诉衷情 野步(壬午)

形式:

一山秋色一秋风。 涛起听寒松。 霜余满林金碧,垂暮更携筇。 来日事,且从容。 莫匆匆。 贫囊尽办,野簌村酟,乐与邻翁。

复制 徐籀 《诉衷情 野步(壬午)》

浣溪沙 春游(壬午)

形式:

衫著轻罗鹅子黄。 长堤绿树隐红妆。 堆成锦绣月苍茫。 流水绉同裙瓣绿,嫩荑鲜斗指尖长。 一春暄艳一春忙。

复制 徐籀 《浣溪沙 春游(壬午)》

忆江南 其八 春闷(壬午)

形式:

枝上雪,为甚破寒开。 不愁春闹多蜂蝶,剩与游人沁酒杯。 春风来不来。

复制 徐籀 《忆江南 其八 春闷(壬午)》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