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评析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阕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于迷惘中表达了故国之思。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馀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阕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 。“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 ,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馀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将孙介绍和刘将孙诗词大全

诗人:刘将孙

元庐陵人,字尚友,号养吾。刘辰翁子。少质鲁,长而颖悟过人。曾为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长。吴澄谓其文浩瀚演迤,自成一家。有《养吾斋集》。...
复制作者 刘将孙
猜您喜欢

次童都堂题叶棠壁韵

形式:

草木先秋渐变衰,小河端的是边陲。 四郊漠漠惭多垒,两鬓萧萧剩有丝。 落日断桥人过尽,悲风远道马行迟。 粤南桑梓知何处,地角天涯一夜思。

复制 江源 《次童都堂题叶棠壁韵》

相见坡去镇远三十里

形式:

上尽高坡复下坡,下扶青竹上扪萝。 乍看世上坦途少,便觉人间险路多。 游子可堪行靡靡,鹧鸪休更唤哥哥。 经过此地名相见,其奈乡关不见何。

复制 江源 《相见坡去镇远三十里》

德阳分司题竹

形式:

川西道侧对此君,六月雨洗无尘氛。 独怜劲节不受暑,肯羡长竿能拂云。 如箦可比卫武德,辟俗见重东坡文。 纷纷桃李羞与伍,留伴鸟台冰玉人。

复制 江源 《德阳分司题竹》
类型:

栗子岭在沅州四十里

形式:

栗岭嵯峨千万寻,肩车乘我快登临。 眼前数点青山小,足侧千岩碧树深。 奇怪可能摩诘画,形容须倩谪仙吟。 啼鹃催得残春去,又听疏林变夏禽。

复制 江源 《栗子岭在沅州四十里》

宿湄潭驿

形式:

我来古驿悬灯坐,谁与芳尊对酒歌。 未许孤臣归岭海,且留双眼看岷峨。 英雄几曲少年子,富贵一场春梦婆。 谩想平生弹不寐,茗杯时醒睡中魔。

复制 江源 《宿湄潭驿》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