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东阳道中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

东阳道中:广信书院本无题,四卷本甲集作“代人赋”,兹从《花庵词选》。 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 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销:《花庵词选》作“消”,消退。 山无重数:宋·贺铸《感皇恩》:“回首旧游,山无重数。”唐·刘禹锡《金陵怀古》诗:“山无重数周遭在。” 周遭:周围。 人历历:唐·白居易《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诗:“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阑。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马萧萧:马长声鸣叫。《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唐·杜甫《兵车行》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愁边:苦苦思索。 剩有:尽有。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夜梦故人

形式:

半是离乡半梦乡,西风卷叶雨鸣廊。 云将只影穿关塞,月与平生到屋梁。 珍重赠言多未解,斯须携手亦何妨。 觉来枕上无乾处,仿佛空帘去路长。

复制 黄景仁 《夜梦故人》

重至当涂怀稚存 其一

形式:

三间瓦屋廨东头,与尔曾为晏岁留。 鹤怅猿啼新别恨,尘封蛛网再来愁。 关心几榻消前劫,满眼云山感旧游。 绝忆丝莼渗盐豉,东归空羡季鹰舟。

复制 黄景仁 《重至当涂怀稚存 其一》

题文殊院

形式:

悟来千嶂失嶙峋,是象俱含太古春。 每见孤花山意露,偶听幽梵夜心真。 云霞境幻全宜佛,魑魅形空不喜人。 招手诸天容借问,此间曾转几回轮。

复制 黄景仁 《题文殊院》
类型:

寿阳怀古 其三

形式:

紫谷香囊白练裙,翩翩儒将扫边氛。 重名不借烧船火,奇阵何殊背水军。 亡国鱼羊应共喜,战场风鹤尚难闻。 稳教了得东山局,可仗儿曹破敌勋。

复制 黄景仁 《寿阳怀古 其三》

冬日忆城东诸子

形式:

红日当窗放白鹇,乡心犹是阻关山。 浮云忽作江淮别,客泪孤悬梁楚间。 狂客羊裘初在御,县人牛酒暂开颜。 东城旧有消寒会,几辈依然共往还。

复制 黄景仁 《冬日忆城东诸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