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 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以元宵节为题材的词作颇多,本词自有特色。它既描写了当时当地(当时作者正在荆州)元宵盛况,又有对汴京元宵的回忆,也有自己意兴消沉的抒情,三者有机融合,隐约流露出去国离乡,今不如昔的感叹。上阕写荆州元宵灯节。下阕联想到京城元宵节的情景以及追昔抚今的伤感。读古人词,既须赏其笔墨之妙,更须领其心性之美。如此读词,全是情深意笃,一片痴心,亦即诗心之所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周邦彦介绍和周邦彦诗词大全

诗人:周邦彦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
复制作者 周邦彦
猜您喜欢

赠医僧善正

形式:

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复制 苏辙 《赠医僧善正》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形式:

宦游欲学林间鹊,每到新年旋叠巢。 蓬箬笼船聊似屋,渔樵把臂便成交。 不妨袖里携诗卷,尚可床头置药包。 《古史》欲成身愈困,客来未免答讥嘲。

复制 苏辙 《乘小舟出筠江二首》

次韵王廷老寄子瞻

形式:

歌吹新成百尺台,青山临水巧崔嵬。 佳人解作回文语,狂客能鸣掺鼓雷。 撷菊传杯醒复醉,采菱荡桨去仍回。 新年闻欲相从饮,春酒还须剩作醅。

复制 苏辙 《次韵王廷老寄子瞻》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形式:

黄钟巨挺两舂容,何幸幽居近学宫。 坐对江山增浩气,力追齐鲁欲同风。 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左雄。 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复制 苏辙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类型: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形式:

病肺秋深雾雨伤,旧缯故絮喜清凉。 菊花金粟未曾吐,桂酒鹅儿空自黄。 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方阳。 得诗闻道维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

复制 苏辙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