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红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下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纵使红水都化作满江的春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下在心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多情:指钟情的人。
归舟:返航的船。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飞絮:飘飞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一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里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

  过片“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所谓说“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二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

  “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这几句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过片“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写柳,妙“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全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主要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秦观介绍和秦观诗词大全

诗人: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
复制作者 秦观
猜您喜欢

和袭美春夕陪崔谏议樱桃园宴

形式:

佳人芳树杂春蹊,花外烟蒙月渐低。 几度艳歌清欲转,流莺惊起不成栖。

复制 陆龟蒙 《和袭美春夕陪崔谏议樱桃园宴》

自遣诗三十首 其二十二

形式:

水国君王又姓萧,风情由是冠南朝。 灵和殿下巴江柳,十二旒前舞翠条。

复制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其二十二》

北渡

形式:

江客柴门枕浪花,鸣机寒橹任呕哑。 轻舟过去真堪画,惊起鸬鹚一阵斜。

复制 陆龟蒙 《北渡》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三宿神景宫

形式:

灵踪未遍寻,不觉溪色瞑。 回头问栖所,稍下杉萝径。 岩居更幽绝,涧户相隐映。 过此即神宫,虚堂惬云性。 四轩尽疏达,一榻何清零。 仿佛闻玉笙,鼓铿动凉磬。 风凝古松粒,露压脩荷柄。 万籁既无声,澄明但心听。 希微辨真语,若授虚皇命。 尺宅按来平,华池漱馀净。 频窥宿羽丽,三吸晨霞盛。 岂独冷衣襟,便堪遗造请。 徒深物外趣,未脱尘中病。 举首谢灵峰,徜徉事归榜。

复制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三宿神景宫》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太湖石

形式:

他山岂无石,厥状皆可荐。 端然遇良工,坐使天质变。 或裁基栋宇,礧砢成广殿。 或剖出温瑜,精光具华瑱。 或将破仇敌,百炮资苦战。 或用镜功名,万古如会面。 今之洞庭者,一以非此选。 槎牙真不才,反作天下彦。 所奇者嵌崆,所尚者葱茜。 旁穿参洞穴,内窍均环钏。 刻削九琳窗,玲珑五明扇。 新雕碧霞段,旋破秋天片。 无力置池塘,临风只流眄。

复制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太湖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