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悲:悲伤。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注释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但:只是。 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将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不要忘记。 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梅尧臣《六一诗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徐伯龄《蟑精焦》:较之宗泽三呼渡河之心。何以异哉! 明·胡应麟《诗薮》: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清·贺贻孙《诗笺》: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陆游介绍和陆游诗词大全

诗人:陆游

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陆陶山孙,陆宰子。少有文名。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为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复置前......
复制作者 陆游
猜您喜欢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三

形式:

桓桓邝将军,忧国常戚戚。 韶民苦凋瘵,军赋从何出? 慨然示无私,政令始归一。 仓库岂不盈,稽之不终日。

复制 刘鹗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三》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九

形式:

桓桓邝将军,密尔宜章市。 公然一榻外,老贼敢鼾睡。 一朝生致之,持归献天子。 天子嘉其功,声名播寰宇。

复制 刘鹗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九》

夜坐有感四首 其四

形式:

大厦将倾日,徒劳一木擎。 揆时难与祸,避位敢忘君? 无术能平寇,持威谩张军。 中宵时念此,老气欲干云。

复制 刘鹗 《夜坐有感四首 其四》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一

形式:

桓桓邝将军,讨贼奋英武。 所至缚贼奴,将以血觉鼓。 淮阴信无双,哙等焉足伍? 年富力正强,成功报明主。

复制 刘鹗 《送邝将军元帅还郴古诗十首 其一》

家叔西隐结亭,额曰暖翠,赋诗见寄,次韵寄亭上

形式:

白发逢盛世,昕夕凤翔翱。 青山读旧书,灯火双目蒿。 间从淡泊馀,世与鸿蒙遭。 此意自有得,此心不知劳。 不为溟渤鲲,不作井里螬。 孤亭抚万竹,无愧五柳陶。 试询紫罗裳,曷若粗布袍? 暖翠滴衣袂,朱颜如春桃。 清风飒相遇,须鬓何萧骚! 阿咸老京国,俯仰随官曹。 富贵多危机,平地生波涛。 回头眄兹亭,孰谓云台高?

复制 刘鹗 《家叔西隐结亭,额曰暖翠,赋诗见寄,次韵寄亭上》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