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的拼音版

  • zhè
    tiān
    ·
    ·
    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yǐn
    qiáng
  • shì
  • lín
    duàn
    shān
    míng
    zhú
    yǐn
    qiáng
    luàn
    chán
    shuāi
    cǎo
    xiǎo
    chí
    táng
    fān
    kòng
    bái
    niǎo
    shí
    shí
    jiàn
    zhào
    shuǐ
    hóng
    xiāng
  • cūn
    shè
    wài
    chéng
    páng
    zhàng
    zhuǎn
    xié
    yáng
    yīn
    qín
    zuó
    sān
    gēng
    yòu
    shēng
    liáng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石部 · 硇砂

形式:

释名 亦名砂、狄盐、北庭砂、气砂、透骨将军。 气味 咸、苦、辛、温、有毒。 主治 肾脏积冷,心腹疼,面青脚冷。用硇砂二两、桃仁一两(去皮)。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涨,慢慢熬成膏,和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热酒送下。 积年气块,脐腹疼痛。取木瓜三个,切开去瓤,将醋煮过的硇砂二两装入瓜内,晒在太阳下。到瓜烂时,研匀,加米醋五升煎浓,再加蜜收存。用时以附子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热酒化下。 痃癖症块(按:症状为心胸绞痛,有积块)。取桑条烧灰,淋去苦汁,晒干。另按硇砂一两和水三两的比便,把硇砂、水、灰拌合起来,使干湿适当,然后放入瓶中。放前,瓶底热灰约半寸,放后,还要将灰填盖好。如此处理完毕,再以文武火煅红。冷定取出,倒药在小竹箕上(箕上先铺好三层纸),用热水淋药,收取滤汁,淋至硇味去尽为止。保持滤汁于热灰中,常令鼓出小鱼眼小泡。待汁干后,再煅一次,取药重研,加粟饭揉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酒送下。 反胃。用硇砂二钱,加水调和,包入荞麦面中,煅焦。冷后,剥取中间湿药。焙干一钱,配槟榔二钱、丁香二个,共研细。每服七厘,烧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病愈为止。愈后吃白粥半月,还要服其他健胃药。 各种痢疾。用硇砂、丹砂各二钱半,研细。另以黄蜡半两,巴豆仁二十一粒(去膜)同在瓦罐内煮透。到豆色变紫时,取其中七粒与硇砂、丹砂共研匀,和熔蜡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淡姜汤送下。此方名“灵砂丹”。 月经不通,脐腹积聚疼痛。用硇砂一两、皂角五个(去皮和子,锉成末),共研为末。加头醋一大碗熬膏,又放入陈皮末三两。捣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 死胎不下。用硇砂、当归各半两,共研为末。分两次服,温酒调下。 喉痹口噤。用硇砂、硭硝等分,研匀,点喉部。 牙齿肿痛。用老鼠一个,剥去皮后,擦上硇砂。三日后,肉化尽。取骨,瓦上焙干,研细,加入樟脑一钱、蟾蜍二分,每用少许点牙根上,能消肿痛。 眼生弩肉。用杏仁百枚,蒸熟后去皮尖,研捣后取净汁。汁中加硇砂末一钱,水煮化。每日以汁点眼。 鱼骨鲠喉。用硇砂少许,嚼咽可下。 喝虿叮螫。用水调硇砂涂搽。 疔疮肿毒。用好硇砂、雄黄,等分为末。针刺疮口,挤去恶血后,以豆大的一撮药搽入疮中,外贴纸包好。如有毒气入腹引起呕吐时,可服“护心散”即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硇砂》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青琅玕

形式:

释名 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青琅玕》

本草纲目 · 金部 · 诸铜器

形式:

释名 铜钴母,一作钴母,熨斗也。 主治 铜钴母主治折伤接骨,捣末研飞,和少酒服,不过二方寸匕。又盛灰火,熨脐腹冷痛。铜匙柄主治风眼赤烂,及风热赤眼翳膜,烧热烙之,频用妙。《大明本草》曰:铜秤锤主治产难横生,烧赤淬酒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金部 · 诸铜器》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雄黄

形式:

释名 亦名黄金石、石黄、熏黄。 气味 夺、平、寒、有毒。 主治 骨蒸发热(按:即今之肺结核)。用雄黄一两,加入小便一升中。另取方圆尺的石板一块,以炭火烧热,把雄黄尿汁淋在石上,垫上薄毡,令病人解衣顶被坐石上,勿使漏风。几次之后,病状即逐渐减轻。 伤寒咳逆。用雄黄一钱、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热嗅其气。 阴部蚀烂,痛痒不已。用雄黄半两烧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偏头风。用雄黄、细辛,等分研细。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灵散”。 腹胁痞块。用雄黄、白矾各一两,共研为末,加而糊调成膏,摊纸上,贴痞块处。贴至大便畅泄乃愈。 胁下痃癖(按:胁下觉有积聚,呼吸时常抽痛)。用雄黄一两、巴豆五钱,同研细。加白面二两,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以开过几次再放冷以后的水冲服。大便畅通,病即转好。此方名“煮黄丸”。 酒癖(饮酒过度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长期不愈)。用皂角子大的雄黄六小块、巴豆(连皮油)十五个、蝎子尾巴十五个,共研为末,加面粉五两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将干时放于麸中炒香。炒后,取丸子放水里观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来。每服二丸,温酒送下。此方名“酒征丸”。 油癖(特别喜欢吃油,缺油即病)。用雄黄半两,研末,水调服。 症瘕积聚。用雄黄二两,研细。水飞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饼一块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两,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阴肿。用雄黄、矾石各二两,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肿处。 食物中毒。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 虫毒。用雄黄、生矾等分,加蜡做成丸药,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13、便血。用雄黄不拘多少,放入枣内,用线捆好,煎汤。另用铅一两,熔化后,倒入汤中同煮。自早至晚,不断添开水。煮毕,取出研细,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铅汤送下。三服血止。 暑天泄痢。用雄黄水飞九次,放在竹铅内蒸七次,研末,与蒸饼混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疯狗咬伤。用雄黄五钱、麝香二钱,研细,酒送下。分二次服完。 百虫入耳。烧雄黄熏耳内,虫自出。 马汗疮(按:牧马人多生这种疮,初起肿痛,后感烦热,重者可致死)。用雄黄、白矾各一钱,乌梅三个,巴豆一个,合研为末,油调敷疮。 刀伤。用雄黄一粒,半豆大,放入伤口内,另取雄黄五钱,小便送服。凡刀伤感染,毒入内部者,服此药有效。 打伤发肿。用雄黄二分、密陀僧一分,共研为末,水调敷伤处。极见效。 白秃头疮。用雄黄、猪胆汁调匀敷上。 眉毛脱落。用雄黄末一两,调醋搽。 疔疮恶毒。先用针剌毒疮的四边及中心,再以雄黄粉敷上。又方:用雄黄、蟾蜍各五分,共研为末,和葱、蜜捣丸,如小米大。以针剌破疮顶,将药插入。 喉痹(按:此即喉风。喉部不能吞咽,气闭欲死)。用雄黄磨新汲水一盏灌下,吐出恶物即愈。 牙痛。用雄黄和枣肉,捏成小丸,塞牙齿空洞中。 走马牙疳,臭烂出血。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了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搽药至病愈为止。 耳流脓汁。用雄黄、雌黄、硫磺,等分为末,吹耳内。 多年臁疮。用雄黄二钱、陈皮五钱,卷入布中成精捻子,烧烟熏疮,令热水流出。 红鼻头。用雄黄、硫磺各五钱,水粉二钱,乳汁调敷。三、五次后可愈。 附方 雄黄有毒,内服不能过量,不能持续服用,以免积蓄中毒。又雄黄不能以火煅烧,因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毒性大增。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雄黄》

本草纲目 · 石部 · 阳起石

形式:

释名 亦名羊起名、白石、石生。 气味 咸、微温、无毒。 主治 丹毒肿痒。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清水调搽。 滑精(元气虚寒,精滑不禁,手足常冷,大便溏泄)。用阳起石煅后研细,加钟乳粉等分,再加酒煮过的附子末,调一点面粉把药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直至病愈为止。 阳萎阴汗。用阳起石煅后研细,每服二钱,盐酒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阳起石》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