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观山问潘仙遗迹的拼音版

  • dēng
    guān
    shān
    wèn
    pān
    xiān
  • zhèng
  • xiān
    jiā
    quǎn
    cún
    dān
    zào
    kōng
    huǒ
    wēn
  • wàn
    líng
    zōng
    chǔ
    dàn
    yān
    huāng
    cǎo
    àn
    cūn
郑阜义介绍和郑阜义诗词大全

郑阜义

明浙江鄞县人,字公直。永乐十年进士。以学行超卓,授山东参政,改广东,莅职九载,政声日起。以疾卒。...
复制作者 郑阜义
猜您喜欢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九节

孟子
形式: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八卷 · 离娄下 · 第十九节 》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八节

孟子
形式: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 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八节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节

孟子
形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节 》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四节

孟子
形式: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六卷 · 滕文公下 · 第四节 》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三节

孟子
形式: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复制 孟子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三节 》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