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桐乡的拼音版

  • tóng
    xiāng
  • chóu
    yuǎn
  • xuě
    qíng
    shuāng
    shù
    shèng
    chūn
    hóng
    huí
    shǒu
    lín
    píng
    yǎo
    ǎi
    zhōng
  • zhèng
    shì
    shī
    rén
    wěn
    chù
    qīng
    shān
    míng
    yuè
    mǎn
    guī
    péng
仇远介绍和仇远诗词大全

仇远

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
复制作者 仇远
猜您喜欢

海上

形式:

海上雪深时,长空无一雁。 平生李少卿,持酒来相劝。

复制 顾炎武 《海上》
类型:

古北口

形式: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复制 顾炎武 《古北口》

与友人论学书

形式: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颜子之几乎圣也,犹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自曾子而下,笃实无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之学者数十百人,“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而一皆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是必其道之高于夫子,而其门弟子之贤于子贡,祧东鲁而直接二帝之心传者也。我弗敢知也。   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以伊尹之元圣,尧舜其君其民之盛德大功,而其本乃在乎千驷一介之不视不取。伯夷、伊尹之不同于孔子也,而其同者,则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谓忠与清之未至于仁,而不知不忠与清而可以言仁者,未之有也;谓不忮不求之不足以尽道,而不知终身于忮且求而可以言道者,未之有也。我弗敢知也。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复制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

永夜

形式:

永夜刀鸣动箾中,起看征雁各西东。 山怜虎阜从波涌,路识阊门与帝通。 待客荆卿愁日晚,舣舟渔父畏天风。 当时多少金兰友,此际心期未许同。

复制 顾炎武 《永夜》

范文正公祠

形式:

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 巳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 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 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

复制 顾炎武 《范文正公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