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诸客见过山房次项丈秋子韵的拼音版

  • shǒu
    xià
    zhū
    jiàn
    guò
    shān
    fáng
    xiàng
    zhàng
    qiū
    yùn
  • yǎng
    héng
  • cóng
    jiào
    tíng
    cǎo
    cuì
    cōng
    wéi
    gōng
  • chí
    shuǐ
    zhà
    tiān
    lín
    shēn
    wèi
    niǎo
    shēng
    tōng
  • chá
    yān
    zhe
    zhú
    chéng
    qīng
    ǎi
    qín
    xiǎng
    yún
    yuǎn
    kōng
  • de
    lián
    piān
    zhì
    hǎo
    zhuī
    lián
    shè
    jié
    shān
    zhōng
仰蘅介绍和仰蘅诗词大全

仰蘅

仰蘅,号青屿。杭州玄妙观道士。有《蕉叶山房吟草》。...
复制作者 仰蘅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石部 · 蓬砂

形式:

释名 亦名鹏砂、盆砂。一作硼砂。 气味 苦、辛、暖、无毒(李明珍认为:甘、微咸、凉、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硼砂一钱,水冲服立止。 肺痨。用硼砂、硇砂、兔屎,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以水一杯揉汁,送药丸下。 咽喉谷贼(按:指咽喉为谷物芒刺所伤,引起肿痛)。用硼砂、硭硝,等分为末,取半钱和蜜含咽。 咽喉肿痛。用硼砂、白梅等分,捣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经一丸。 喉痹、牙疳。用硼砂粉吹痛处。 骨鲠在咽。用硼砂一小块含化咽汁。 弩肉瘀突。用硼砂一钱、片脑少许,研细,以灯草蘸药点弩肉上。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蓬砂》
类型:

本草纲目 · 石部 · 硝石

形式:

释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 苦、寒、无毒。李明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在患处。巾冷再换。 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炼时,有细芒,状如朴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与来源于朴硝的硭硝是不同类的东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朴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硝石》

本草纲目 · 石部 · 朴硝

形式:

释名 亦名硝石朴、盐硝、皮硝(“硝”原作为“消”)。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硭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 腹中痞块。用朴硝一两、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 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硭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 小便不通。用硭硝三钱,茴香酒送下。 两眼红肿。用硭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 眼睑红烂。硭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 退翳明目。取硭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又方:硭硝十两,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铅丹(水飞,炒过)一两、麝香半分,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 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 喉痹肿痛。用朴硝一两,分次细细含咽,有效。或加丹砂一钱亦可。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二钱半吹入喉部。 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 小儿鹅口疮。用硭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硭硝末涂敷。 指头肿痛。用硭硝煎水浸泡指头。 风疹、漆疮。用硭硝煎水涂试。 难产。用硭硝末二钱,热童便送下。 死胎不下。治法同上。 附方 李明珍说:本品见水即消,又能消化别的东西,所以叫作“消”。生于盐卤之地,很象盐。牛马皮治熟,需要本品。因此本品以有盐硝、皮硝等名称。在盆中煎炼时,凝结在下层、质精者,称为朴硝;在上层、有芒状结构者,称为硭硝,有牙状结构者,称为马牙硝。所以朴硝就是硭硝、马牙硝,不过有精粗之别罢了。朴硝一般只用于敷涂之药,内服则须用硭硝、马牙硝。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朴硝》

本草纲目 · 石部 · 炉甘石

形式: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眼睛突然红肿。用炉甘石(火煅、尿淬)、风火消,等分为末。每次取少许,加清水化匀点眼。 各种翳膜。用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次取一小茶匙,化在开水中,等稍冷,即用以洗眼。一天洗三次。 一切目疾。用炉甘石半斤,加锉成小粒的黄连四两,放在瓦罐里,煮两沸。去掉黄连,单取炉甘石研末,加片脑二钱半。共研匀,贮存在小瓦罐中。每次用少许点眼。多次必有效。又方:煅炉甘石一钱,盆硝一钱,共研细。热水泡来洗眼。 目中诸症(视物如五轮八廓)。用炉甘石半斤,煅赤,研细;另取黄连四两,切片煎水浸泡炉甘石粉,澄清后,取粉晒干。用时,每次取这种炉甘石粉三分,加铅粉(二连水浸过后再炒)三分、雄黄粉一分、片脑半分,共研匀,点眼。很有效。 目暗昏花。用炉甘石(火煅,童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铅丹(水飞过)各四两,共研细;另取蜂蜜半斤,在铜锅里炼去白沫,加入清水五、六碗,熬沸后,投入上述三种药粉,继续用文武火熬成一碗,滴水不散。倾入夹层纸中滤过,收存瓷缸中。随时取出点眼。 两眼烂边,迎风流泪。用炉甘石(火煅,童便淬七次)四两,放在地上出毒三日,研细后点眼。点前用椒汤洗目。临卧点三、四次,次晨,温茶洗去。又方:炉苦石(火煅)一斤,用黄连四两煎的水淬七次。研累炉甘石,加片脑少许,点眼。又方:炉甘石、石膏各一钱,海螵蛸三分,共研细,加少量片脑加麝香,点眼。又方:先用黄连一两煎水,加入童便半碗,再煎,又加入朴硝一两,再煎。另取炉甘石二两,火煅后放入先制的煎水中淬过。淬后又煅,煅后又淬,反复七次,研成细末。加蜜陀僧一两,共研后贮存,用时点眼。 耳流脓汁。用炉甘石、矾石各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共研细,吹耳内。 牙齿稀疏。用炉甘石(煅过)、石膏,等分为末,每次用少许擦牙,忌用牙刷。日久,牙渐密。 下疳阴疮。用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共研为末,调麻油,敷患处。 阴汗湿痒。用炉甘石一分、蚌粉半分,共研为末,敷患处。 附方 炉甘石为天然产的菱锌矿,其主要万分为碳酸锌ZnCO3。李明珍指出这是治目病的要药。他曾有一个眼药的配方:用炉甘石(须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共研为末,以点各种眼病,效果很好。再加丹砂五钱,则性不粘。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炉甘石》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脑油

形式:

释名 亦名石油、石漆、猛火油、雄黄油、硫磺油。 气味 辛、苦、有毒。 主治 小儿惊热、疮癣虫癞等。 附方 石脑油就是现在所说的石油原油,虽为古代烧炼家所重视,但后世很少用以入药。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石部 · 石脑油》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