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胜门净业寺看水同黄慎轩兄弟的拼音版

  • shèng
    mén
    jìng
    kàn
    shuǐ
    tóng
    huáng
    shèn
    xuān
    xiōng
  • yuán
    zhōng
    dào
  • nán
    rén
    shuǐ
    biàn
    便
    wàng
    yōu
    liǎng
    sān
    fān
    shuǐ
    yóu
  • huā
    zhān
    nóng
    shì
    tán
    fēng
    zhe
    miàn
    lěng
    qiū
  • tuō
    shā
    dài
    xìng
    liú
    zhì
    yàn
    pāo
    làng
    wèi
    xiū
  • tiān
    wài
    huà
    qiáo
    qiáo
    shàng
    liǔ
    shēn
    zài
    wàng
    lóu
袁中道介绍和袁中道诗词大全

袁中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复制作者 袁中道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金部 · 铁落

形式:

释名 亦名铁液、铁屑、铁蛾。打铁时,火花散飞,细微如屑,飞动如蛾。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小儿丹毒。用铁落研细,调猪油涂搽。 善怒发狂,惊邪癫。用铁落煎水服。 附方 《神农本草经》还载:铁落可治恶疮疥疡。但用法不详。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金部 · 铁落》

本草纲目 · 水部 · 齑水

形式:

释名 此乃作黄齑菜水也。 气味 酸,咸,无毒。 主治 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此乃作黄齑菜水也。”考齑字,《辞源》释义为切碎后用盐腌制的咸菜。民间一般用芥菜、白菜等蔬菜腌制。如《本草纲目》菜部芥一药的集解项下转引苏颂曰:“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由此可见,齑水就是用盐腌制咸菜中产生的黄色卤水。李时珍言其“酸,咸,无毒”,有“吐诸痰饮宿食”的功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水部 · 齑水》

本草纲目 · 土部 · 梁上尘

形式:

释名 指古屋里的倒挂尘,亦名乌龙尾、烟珠。同时,要烧领烟尽,筛取末入药。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反胃。用梁上尘调黑驴尿服之。 吐泻。用梁上尘,滚汤泡过,澄清后饮之。 小便不通。用梁上尘二指撮,清水送下。 脱肛。用梁上尘和鼠粪烧烟,放在桶内,人坐桶上熏之。熏数次可愈。 喉痹乳蛾。用梁上尘、枯矾、好皂荚(以盐炒黄),等分研细,或向蛾吹去,或点在蛾上,都有效。 牙痛。用梁上尘,盐炒,研细。左牙痛,吹械鼻中,右牙痛,吹右鼻中。 鼻中息肉。用梁上尘吹鼻中,有效。 噩梦至死。不要用火照,急以梁上尘塞入鼻中,可以救活。 缢死。用梁上尘,团成豆子那样大,放在筒子里,共作四筒,由四个人同时极力吹入两耳及两鼻孔。如人死不久,可望救活。 月经流血不止。用梁上尘半两,炒至烟尽,加荆芥穗半两,研末。每服二钱,茶送下。 胎动。用梁上尘、百草霜等分,酒送下。 横生逆产。用梁上尘、酒送下。 妒乳(乳汁流不出,乳房肿痛)。用醋调梁上尘涂搽。 石痈(痈硬如石,不作脓)。用梁上尘、葵根与茎(化灰)等分,醋调敷患处。 发背肿痛。用厨房内梁上尘,和生葱嫩心共捣成膏子敷患处,须留顶。一日一换,干则加水润湿。 无名恶疮。用梁上倒挂尘一条、韭菜地蚯蚓泥少许,加蜂蜜,捏成小饼,阴干。用时以蜜水调敷疮上。 小儿头疮。用梁上尘和油瓶底渣,以皂荚汤洗疮后涂搽。 小儿丹毒。用梁上尘和腊猪油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土部 · 梁上尘》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瓷器

形式:

气味 平、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定州白瓷细末,吹少计入鼻,血立止。 吐血不止。用上等白瓷研末二钱,皂荚子仁煎汤送下。三付即愈。 小便淋痛。用真定白瓷,煅过,研末二两,生、熟地黄末各一两,每服二钱,木通煎汤送下。 目生翳膜。用细料白瓷钟一个,放入大火中煅过,研末,纸筛筛过后,只留筛下极细的粉子,加雄黄二分共为末,早晚各点少计,不可多用。能用牛角簪拨出翳膜最好。如眼发红,可将人退(头发)末点眼角即愈。 身上和脸上出白丹。用白瓷末和猪油涂搽。 赤黑丹疥,或痒或燥,不急治疗,遍身传播,可以引起死亡。用白瓷末和猪油涂搽。 汤火灼伤。用青瓷碗片为末,水飞过,和桐油涂搽。或用景德镇瓷器打碎,埋灶内,炭火铺上,一夜取出,去火毒,研末,加黄丹少许涂搽。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土部 · 白瓷器》

本草纲目 · 土部 · 螺蛳泥

形式:

气味 性凉。 主治 反胃吐食,取螺蛳一斗,水浸,取泥晒干,每服一钱,火酒调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土部 · 螺蛳泥》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