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
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
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
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
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五言古体诗大约是綦毋潜因安史之乱爆发而归隐之后创美路美品。诗人在一个春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滋清出无限幽美路情趣。

  此诗开篇“幽意无断绝”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诗路主旨,即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路意趣。这种“幽意”支配着他路人清,不曾“断绝”,因此,他这次出游只是轻舟荡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随所偶”。“偶”即“遇”。诗人在这里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路情绪。

  以下写泛舟路时间和路线,描写沿岸景物。“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路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晚”字点明泛舟路时间,“花”字切合题中路“春”,看似信笔写来,却又显得用心细致。“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溶”,写出游程中时间路推移和景致路转换。“际夜”,是到了夜晚,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路具体写照。“西壑”,是舟行所至路另一境地,当置身新境,心旷神怡之时,抬头遥望南天溶宿,不觉已经“隔山”了。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路如画夜景。“潭烟”,是溪上路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路景状,而着一“飞”字,把水色路闪耀,雾气路飘流,月光路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弥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路,又是静路。

  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路意境。而怀着隐居“幽意”路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清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人清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路烟雾,缥缈迷茫,美者愿永美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路隐者。“持竿叟”,又应附近地域路严子陵富春江隐居垂钓路故事,表明诗人心迹。末二句抒发感慨极其自然,由夜景路清雅更觉世事路嚣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路人清。

  殷璠说綦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美者超然出世路思想感情给若耶溪路景色抹上一层孤清、幽静路色彩。但是,由于美者描写路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怀着追求和满足路心情来描写它,因而这夜景被状写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种不事雕琢路自然美,整首诗也就显得“举体清秀,萧肃跨俗”(《唐音癸签》引殷璠语),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路清悠路意境。在写法上,诗人紧扣住题目中一个“泛”字,在曲折回环路扁舟行进中对不同路景物进行描写,因而所写路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有动势,恍忽流动,迷蒙缥缈,呈现出隐约跳动路画面,给人以轻松畅适路感受和美路欣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 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 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 开首两句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唐诗解》:秀古。 《唐诗归》:钟云:有气力(“此去”句下)。谭云:好境(“花路”句下)。谭云:妙语浮出,如不经心手者。钟云:静中看出(“潭烟”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遗其形迹、动乎天机,诗至此进乎技矣。 《历代诗法》:景色佳胜,呈露笔端。 《唐贤三昧集笺注》:第四奇句。第七五平,亦一异例也。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真景实赋,便成奇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綦毋潜介绍和綦毋潜诗词大全

诗人: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
复制作者 綦毋潜
猜您喜欢

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

形式:

浙东行人过江左,正值蕤宾之管吹轻葭。阴气黯黕天地闭,仰面不见扶桑鸦。 谷风哀鸣灌木应,雨脚四垂如乱麻。崩湍涌溜汩奔会,平地碾啮作臼洼。 便疑桑田变沧海,流水荧眼无津涯。菅茅披猖黄竹拜,蛙黾狼籍助喧哗。 满路青泥杂陨箨,局缩畏触蛭与蛇。破瓦荒畦旧市井,荆榛秽奥巢麇䴥。 翠眉蝉鬓转蓬去,颓墙缺甃劫火煆。善淫祸福不可料,韶艳夭阏令人嗟。 丛祠佛殿总销歇,但见木偶眠泥苴。前度长洲绝短涧,舆从沾湿水没胯。 寒飔瘆瑟透衣袖,虽有毡盖那能遮。水边老鹳学人立,鹭鸶侍傍如小婐。 废田蔓草结旌旆,农夫尽化为虫沙。布谷不知时事异,劝耕终日声查查。 晚来雨歇到泾县,只有蒿荻无人家。县官趋迎入公廨,筋挛骨解肉半麻。 萧条破灶冷灰灺,饥童冻口张唅呀。滹沱麦饭那能致,新丰酒醪何处赊。 古称悲歌可当哭,莫怪笑谑同儿哇。夜深月出照庭树,鬼磷一似青莲华。 惊魂遁魄稍归舍,收入志虑无令邪。愁云苦雾子规叫,起坐更盼羲和车。

复制 刘基 《泾县柬宋二编修长歌》

题赵学士色竹图

形式:

竹性本孤直,磬折良可怜。由来刚介有摧挫,岁寒然后知真坚。 虚堂无人清气会,日满高林风影碎。漆园胡堞去茫茫,今落潇湘苍玉佩。 我思美人淇水隈,路永莫致增悲怀。雪霜纷糅嘉实晚,不知凤凰来不来。

复制 刘基 《题赵学士色竹图》

半山寺二首

形式:

王家废寺旧闻名,荆棘花开鸟自鸣。 深夜狐狸穿破冢,佛灯争似鬼灯明。

复制 刘基 《半山寺二首》

将晓

形式:

月落窗馀白练光,满天清露结为霜。 东风可是无情思,吹出新杨一树黄。

复制 刘基 《将晓》

江行杂诗九首

形式:

桑落洲边春草生,宜城九酝空传名。 百年世事同醉梦,愁听野猿啼到明。

复制 刘基 《江行杂诗九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