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
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

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篇。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开头两句是说,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经叶翠枝绿。

  开头两句,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的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在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和丈夫的恩爱相处,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产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诗人巧妙的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和怀疑和眼前的真景结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情感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的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这是一般兴句不容易做到的。两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和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和含蓄美。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三、四句是说,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直接承接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丈夫及春怀归,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用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的所在。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末两句是说,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诗中的最后两句,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行役屯戍未归的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是为了表达孤眠独宿的少妇对丈夫的思情。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注释

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萧士赟注:「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又注:「燕草如丝,兴征夫怀归;秦桑低枝,兴思妇断肠。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此诗可谓得《国风》不淫不诽之体矣。」 《唐诗品汇》:刘云:平易近情,自有天趣。 《唐诗归》:锺云:若嗔若喜,俱着「春风」上,妙,妙(末二句下)!比「小开骂春风」沉老成些,然各有至处。谭云:后人用引意跌入填词者多矣,毕竟此处无一毫填词气,所以为践。 《唐诗镜》:尝谓大雅之道有三:淡、简、温。每读太白诗,觉深得此致。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太白虽长才,尤妙于短。如《乌夜啼》、《金陵酒肆留别》、七古之胜也:「长安一片月」、「燕草如碧丝」,五古之胜也,然《吴歌》三十字中,字字豪放;《春思》三十字中,字字和缓,谓非诗圣不可。 《唐诗评选》:字辽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华严》有「两镜相入」义,唯供奉不离不堕。 《唐诗快》:同一「入罗帏」也,「明月」则无心可猜,而「春风」则不识何事。一信一疑,各有其妙。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当两地怀思之日,而春风又至,能不悲乎!若以不为他物所摇,毁诋春风,真欲见矣。 《古唐诗合解》:此五言占中最短,难在后二句结。 《唐宋诗醇》:古意却带秀色,体近齐梁。「不相识」言不识人意也,自有贞静之意。吴昌祺曰:以风之来反衬夫之不来,与「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同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川拨棹

元代 : 王哲
形式:

五更里,瞥看斗杓无差缺。正合天心斡运,堪作上天喉舌。 向中央也,玉花结。捉得清虚这回决。便永永除生灭。 此个自在逍遥,唯予独会拈捻。害风儿,怎生说。

复制 王哲 《川拨棹》

圣葫芦

元代 : 王哲
形式:

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复制 王哲 《圣葫芦》

豆叶黄

元代 : 王哲
形式:

奉报英贤,早些出路。卜灵景,清凉恬淡好住。开阐长生那门户。 便下手修持,真功真行,真性昭著。姹女骑龙,婴儿跨虎。 把珠玉琼瑶,颠倒换取。正是逍遥自在处。结一粒明珠,金丹金镜,金耀攒聚。

复制 王哲 《豆叶黄》

迎仙客 重阳全真集卷之五

元代 : 王哲
形式:

这害风,心已破。咄了是非常持课。也无灾,亦无祸。 不求不觅,不肯做墨大。大仙唱,真人和。全真堂里无烟火。 无忧子,共三个。顿觉清凉,自在逍遥坐。

复制 王哲 《迎仙客 重阳全真集卷之五》

转调斗鹌鹑北曲

元代 : 王哲
形式:

一个灵明,作仙子材。响彻瑶宫,蕊金自开。为忒玲珑出蓬莱。 降下来。谪在凡间,托生俗胎。只恐身便,酒色气财。 混一回。风流此心便灰。复悟前真免轮回。没甚灾。 看看却得,重上玉台。

复制 王哲 《转调斗鹌鹑北曲》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