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注释
春务:春季的农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李嘉祐

唐赵州人。字从一。擢进士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台郎。又出为台州刺史,复为袁州刺史。为诗丽婉,有齐梁风。有诗集一卷。...
复制作者 李嘉祐
猜您喜欢

柬王奎伯仲

形式:

我爱王家之二难,越罗裁剪春衫宽。 折花满簪紫茸帽,写诗自作乌丝阑。 玉壶载酒留客醉,竹竿把钓携儿看。 明朝更约溪南去,一树锦桃花未残。

复制 郭钰 《柬王奎伯仲》

寄刘渊茂才

形式:

山馆前宵忽梦君,纻衣如雪照晴云。 门前种菊开三径,壁上题诗写八分。 酒浪红深倾琥珀,剑台翠涩绣龙纹。 多情指画秦台近,一曲鸾笙月下闻。

复制 郭钰 《寄刘渊茂才》

和虞学士登宜春台

形式:

万家平地拥高台,窗户层层近日开。 鹤致琼花迎帝子,龙持贝叶礼如来。 云依老树秋如画,峡束飞涛雪作堆。 惆怅当年歌舞地,碧桃开落几千回。

复制 郭钰 《和虞学士登宜春台》

题兴冈王祠

形式:

万山浓翠涌飞涛,缥缈王宫结搆牢。 兵卫焜煌连锁甲,香烟浮动郁金袍。 晨飞脉岭云初散,夜舞胎山月正高。 仙苑碧桃春自醉,岂容野客荐溪毛。

复制 郭钰 《题兴冈王祠》

澄虚亭

形式:

匹马江上行且停,苍松夹道风泠泠。 波光倒吞落日白,云气下接炊烟青。 山僧独行扫残叶,水鸟双飞回远汀。 主人邀客领奇胜,赋诗把酒澄虚亭。

复制 郭钰 《澄虚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