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文著同知欣州

宾幄参谋亦有年,深沉欲并郤生贤。
推封已见承殊宠,别驾何须讶骤迁。
云绕太行迟去马,月明南浦怨啼鹃。
不缘客邸生离思,乡井相望易水边。

诗人:傅圭

明保定府清苑人,字邦瑞。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预修《大明会典》。正德六年,累迁为礼部尚书。遇大事,毅然执争,人不能夺,因此忤权幸,八年致仕。...
复制作者 傅圭
猜您喜欢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三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经云:明知始终,阴阳定矣。何谓也? 然: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三难》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六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 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六难》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七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 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 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经络 · 二十七难》

难经 · 论脉 · 二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脉 · 二难》

难经 · 论脉 · 十五难

三国 : 无名氏
形式:

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茂,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夏脉钩,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毛,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冬脉石,反者为病。 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濡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衰之见也。

复制 无名氏 《难经 · 论脉 · 十五难》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