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初创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观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乐器。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此词描写是一段艳情生活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主要运用赋法。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然而这样美好的情景又是那般地让人感伤悲苦,因为这亦是一个离别的夜晚,明日就山岳相隔,天各一方了,此情此景令人不堪。“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残天晓,和泪辞别。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运用比喻,有含蓄不尽,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想像的广阔空间。

  下片“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用形象的比喻写“美人”临别时一支如泣如诉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黄金翠羽装饰起来的,弹起来如莺声娇软,婉转动人。整个曲子凝成一句话“劝我早归家”,叮咛之语,温柔缠绵,弦上之乐与辞别之语两两相应,而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归之心,更加迫切。末一句民“绿窗人似花”作结,更添一层相思。绿窗之前苦苦等待的人儿像花一样的美丽,也像花一样的容易凋零。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这一切都时时警醒着在外漂泊的游子,早作归家之计,不然等到春归花落,美人迟暮之时他就只有深深的遗憾了。

  韦庄词大体上用语淡雅,而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却颇为华美,“红楼”、“香灯”、“流苏帐”、“美人”、“金翠羽”、“黄莺语”、“绿窗”等语词的连缀,将小小情事,写得楚楚动人,读来令人心移目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创作于韦庄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韦庄介绍和韦庄诗词大全

诗人: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
复制作者 韦庄
猜您喜欢

再示汝载

形式:

呼童且沽酒,沽酒休蹉跎。人生得意且行乐,昨日怨怒今笑歌。 六鳌已断鲸星霣,波涛累日将如何。与君饮酒悲天风,人生去住飞秋蓬。 江圻突迁虎豹窟,古岸夕徙鼋鼍宫。我无鱼龙之鳞甲,又无雕鹗之羽翼,徒然世路为偪侧。 水忌瞿塘陆太行,首尾畏缩将安极。旗亭酒香酩酊时,下视溟渤如杯池。 江神莫争子羽璧,负龙蜿蜒何能为。

复制 韩上桂 《再示汝载》
类型:

赠康庄马太史游浮丘诗

形式:

仙人绛节霞为冠,盖拥芙蓉控紫鸾。 言经五岭维珠浦,更访浮丘觅圣丹。 丹山玄圃知非远,振衣原自蓬莱苑。 旧人银宫气倍寒,今来炎徼风常暖。 万里山河寓目存,千年洞壑从君选。 似此幽奇世外宽,玉堂佳客每盘桓。 瀔阳逸事光鸿业,太史新篇壮大观。 入夏轻霞封野荔,木绵古木浓阴蔽。 一笑豪情宇宙空,凉风习习生衣袂。 君是天朝之贵臣,向日丹忱在捧纶。 东南民力看将竭,一滴应沾雨露匀。 岭海即今增胜概,藻雅风流追往代。 若过南岳问祝融,两地烟霞谁是最。

复制 韩上桂 《赠康庄马太史游浮丘诗》

初夏同汤中允嘉宾黄仪部贞父张民部孟奇刘民部元定米明府仲诏沈虞部季彪徐兵部鸣卿毕秘书孟侯邓兵部玄度蔡兵部敬夫李孝廉伯远刘孝廉百世集草桥赋诗效骆体

形式:

北阙晴霞绕,西山爽气来。 车尘纷郭市,花影傍郊台。 入夏薰风试,辞春落絮催。 谁人怀雅尚,何处骋新裁。 新裁属桂苑,雅尚存兰坂。 燃藜志独勤,拄笏心常远。 且听蝉鸣初,勿愁莺唤晚。 遂拟逐邹枚,相将挟刘阮。 阮饮何如刘,枚文亦似邹。 琼瑶堪并照,鸾鹤可为俦。 珠小随星聚,蝇微附骥游。 便应疏礼法,敢谓厕风流。 流深透寒沼,丛薄间疏筱。 胜事草桥边,逸兴云林表。 驱车尚患迟,策驷休嫌杳。 景物颇同吴,风色常如晓。 晓意在潜鳞,知心付绿蘋。 丹花纷满把,芳味暗沾唇。 共问土城迹,难寻野渡津。 颓基留怆念,宿莽迥清神。 神游九州隘,念决秋毫界。 秘理搜根荄,虚襟消芥蒂。 楚骚盛怀芳,齐谐多志怪。 偶谈岂用伸,就奕何妨败。 败英起扑衣,密柳暗藏扉。 挂瓢思任性,抱瓮羡忘机。 日夕牛羊下,烟沉鸟雀归。 群公犹致恋,贱子欲何依。 依依良有以,矫矫私自喜。 获遇李君车,愿进张良履。 不夸簪绂随,但歆色笑迩。 冀北蹇从鞭,司南迷可指。 指喻论难穷,圜连辨莫终。 彭殇宁异岁,鹏燕共乘风。 过去应成幻,将来岂尽空。 异时一念至,幽思满怀中。

复制 韩上桂 《初夏同汤中允嘉宾黄仪部贞父张民部孟奇刘民部元定米明府仲诏沈虞部季彪徐兵部鸣卿毕秘书孟侯邓兵部玄度蔡兵部敬夫李孝廉伯远刘孝廉百世集草桥赋诗效骆体》

再别孙无挠

形式:

双剑匣丰城,曾受张华识。一璧藏荆山,亦被卞和得。 世之剑璧宁无多,不遇张卞将如何。送君之行无可赠,感激往事扬高歌。 君之利器不事磨,君之莹洁何庸摩。徒然拓落归前道,弃置深山掩绿萝。 绿萝绿萝汝本无情物,瑟瑟秋风轻自拂。自从四皓守商颜,久矣豪雄多没汨。 饮君酒,送君行。造物甚乳虎,壮者谁能撄。风号万叶震,水激幽涧鸣。 饥杀金凤皇,落尽梧桐树。肯杂枳棘林,枉触鸱枭怒。 浊洁各有怀,彼此讵相顾。送君之行当日暮,一声白鹤横空度。 此调只可令君知,道上逢人慎勿吐。

复制 韩上桂 《再别孙无挠》

送孙无挠归婺源

形式:

真人真人归何许,当在白岳之颠婺源之浒。五岭太炎谁作主,谷城黄石堪与语。 真人韬略足龙虎,龙幻奇文虎作武。粤江烟静波无澜,将军高卧闲且闲。 旗悬太白风不动,弧挂绣氂不用弯。真人袒裼处其间,招邀韩生时往还。 酒熟数浮鹦鹉杓,香醲频爇鹧鸪斑。鹧鸪斑羽声初歇,叫落岭南枝上月。 月照寒花尽着霜,风吹海浪翻成雪。真人见此起乡怀,巾垂折角步麻鞋。 挥手欲辞岭月去,直上天门踏绿苔。绿苔绿苔踏欲裂,涧底寒泉声哽咽。 岭外游人日日来,曾见真人之奇节。真人去粤粤山愁,真人还婺婺源幽。 白岳山头栖白鹤,婺源江畔跨青牛。不须南北别踪迹,看取冰心照九秋。

复制 韩上桂 《送孙无挠归婺源》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