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台恸哭记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遗憾一死之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还偏偏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我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相像时,就会令我徘徊流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三年之后,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在越王台再次为他痛哭。又过了五年即到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丙相约好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演奏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不要归来,因为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互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青石,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移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再次写诗怀古。到了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馀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登西台恸哭记》,一作《西台恸哭记》,是南宋谢翱所作的散文名篇。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恸乎丞相(即文天祥)”、“恸乎宋之三百年”(元·张丁《登西台恸哭记注》)。为避元统治者的文网,词语多隐蔽,但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谢翱介绍和谢翱诗词大全

诗人:谢翱

南宋爱国诗人,“福安三贤”之一。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髮子,原籍长溪人,徙建宁府浦城县(今属南平市浦城县)。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佑二年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谘议参军......
复制作者 谢翱
猜您喜欢

秦州杂诗二十首

形式: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黄鹄翅垂雨,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自北,汉将独征西。不意书生耳,临衰厌鼓鼙。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 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 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 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复制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雨晴(一作秋霁)

形式: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复制 杜甫 《雨晴(一作秋霁)》

寓目

形式:

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复制 杜甫 《寓目》

即事

形式: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复制 杜甫 《即事》
类型:

遣怀

形式: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复制 杜甫 《遣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