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子路:仲由(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壹:真是,实在。
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临董文敏傲北苑秋山二首 其二

形式:

松风万壑东西寺,清磬疏钟隐暮烟。 满眼白云遮不断,有人翘望故乡关。

复制 沈梧 《临董文敏傲北苑秋山二首 其二》

题姚梅伯孝兼墨梅三首 其三

形式:

一幅寒葩千古心,砚池常觉暗香侵。 梅花真有修来福,消受诗人彻夜吟。

复制 沈梧 《题姚梅伯孝兼墨梅三首 其三》

临董文敏傲北苑秋山二首 其一

形式:

钟陵山色落秋风,蛰水龙云飘渺中。 八百年来一宗派,画禅片席让思翁。

复制 沈梧 《临董文敏傲北苑秋山二首 其一》

为竹仙题惠山秋晓图帐眉

形式:

图成一幅嫩凉天,涧影松声落帐前。 绝似九龙山畔路,乡心忽系翠微巅。

复制 沈梧 《为竹仙题惠山秋晓图帐眉》

寄赠吟梅二首 其一

形式:

伤心只为秣陵春,同是天涯浪迹身。 莫说去年明月夜,江南曾有倚楼人。

复制 沈梧 《寄赠吟梅二首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