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评析

这是白乐天给元微之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西元八〇九)春,元微之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不得不离开京都,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挚友白乐天。他独自在嘉陵江岸驿楼中,见月圆明亮,波光荡漾,遂浮想联翩,作七律《江楼月》寄乐天,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后来,乐天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注云:「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二首。 诗的前半是「追忆旧事」,写离别后彼此深切思念的情景。「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明月之夜,清辉照人,最能逗引离人幽思:月儿这样圆满,人却相反,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见月伤别,顷刻间往日欢聚步月的情景浮现眼前,涌上心头。「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由于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便从人的悲欢离合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嘉陵江岸与曲江池畔相距甚远,能否都是「明月」之夜呢?离情别绪说得多么动人。「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堪称别具机杼。第一联里离人虽在两地还可以共赏一轮团「明月」,而在第二联里却担心着连这点联系也难于存在,从而表现出更朴实真挚的情谊。 诗的后半则是处于「新境」,叙述对「旧事」的看法。「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正当」表现出元白推心置腹的情谊。以「谁料」冠全联,言懊恼之意,进一层表现出体贴入微的感情: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以「今朝」、「方」表示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和「同悔」又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一样的深沉。 这首诗,虽是白乐天写给元微之的,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诗在意境创造上有它独特成功之处,主要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每一句诗都会在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动人的景色,而且产生联想。当你读了前四句,不禁眼前闪现江楼、圆月,诗人在凝视吟赏的情景,这较之实写景色更丰富、更动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白居易介绍和白居易诗词大全

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复制作者 白居易
猜您喜欢

题径山松源楼

形式:

造设灵山五个峰,岚光花雨翠重重。 水声台殿上方磬,月色轩窗下界钟。 万本寒松青入汉,一池秋水净涵空。 供茶童子清于鹤,笑问何来世外踪。

复制 冯梦祯 《题径山松源楼》

若下

形式:

夙昔眷幽溪,于今凌漭瀁。 引艇及朝暾,潆洄淹夕涨。 乍进离烦嚣,少焉益萧旷。 岸仄交浓阴,林缺露青嶂。 瞻岫集遥姿,睇涟延近状。 改步款兰畴,陟憩纡回望。 地偏俗驾罕,侣胜游踪畅。 朱羲不遽颓,沈欢将无荡。

复制 冯梦祯 《若下》

方伯文明府招游溪上

形式:

春山郭外绕澄溪,放鹢中流绮馔齐。 树色尽滋青嶂雨,莺声不断绿杨堤。 危梁截水平飞瀑,复阁凌空半入霓。 极目乡关云雾里,此身已在万峰西。

复制 冯梦祯 《方伯文明府招游溪上》

送金秀才之温陵

形式:

官亭花发酒初香,白马翩翩大道傍。 醉客尽随歌舞散,寒川空对别离长。 紫云洞里逢秋月,赤鲤潭边度早霜。 休说故山多少恨,军中吹角断人肠。

复制 黄玄 《送金秀才之温陵》

河上立春

形式:

故国几时别,殊乡今早春。 青阳开霁雪,残日送归人。 渐与云霄隔,空惊岁月新。 不堪零落处,愁泪满衣巾。

复制 黄玄 《河上立春》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